维普资讯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艺术百家年第期总第期
口
文章编号:———
清代“聊斋戏”的总体特征①
郑秀琴
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天津
摘要:本文从清代传奇、杂剧中的“聊斋戏”的剧目出发,概括其总体特征:它们在艺
术结构和故事情节方面与原作相比,都发生了一些变化;大多以一个或两个中心道具引发出
主要情节,并贯穿整个剧作,使其更具有完整性和整体感;在语言上呈现出两种不同趋势:极
度雅化和低劣恶俗;多贯穿着劝善惩恶和因果报应思想,注重宣扬封建伦理道德。
关键词:清代;传奇与杂剧;总体特征;聊斋戏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
《聊斋志异》或描写花妖鬼狐,或描述离奇人物事件,故
《聊斋志异》篇目剧名清代戏曲作者
事生动曲折,既可避开历史和现实的忌讳,又可借以抒发心中
《胭脂》《胭脂舄》李文瀚
郁积的不平之情,自然受到剧作家的喜爱,成为清代戏剧题材
《曾友于》《脊令原》黄燮清
的重要来源。从清代传奇和杂剧中的“聊斋戏”来看,它们既
《西湖主》《绛绡记》黄燮清
丰富了戏曲的题材内容,又对聊斋文化更大范围的传播起到《粉蝶》《神山引》许善长
推波助澜的作用。而且传奇杂剧中“聊斋戏”的改编,无疑具《胭脂》《胭脂狱》许善长
有开创性与试验性,对后来各个地方剧种改编“聊斋戏”,起《青梅》《梅喜缘》陈娘
到了示范作用,具有重大意义。《张诚》《负薪记》陈娘
一在清中叶的乾隆、嘉庆年间,“聊斋戏”并不多见,仅《姊妹易嫁》《错姻缘》陈娘
有下列几种传奇作品。这一时期从“聊斋戏”的总体风格上《田七郎》《丹青副》刘清韵
看,无论在内容还是主旨上都对小说进行了不少改动,在结构《罗刹海市》《天风引》刘清韵
上有所改变、创新。《庚娘》《飞虹啸》刘清韵
《辛十四娘》《点金丹》西泠词客
《聊斋志异》篇目剧名清代戏曲作者
除了上面收入《聊斋志异戏曲集》的十四个传奇、杂剧
《阿宝》《鹦鹉媒》钱惟乔
外,还有无名氏的《恒娘记》和《盍簪报》、夏大观的《陆判记》、
《织成》《西湖主》《洞庭缘》陆继辂唐咏裳的《名场债》和陆和钧的《如梦缘》等;②在郭英德的《明
二到清末,道光以后至辛亥革命之前,“聊斋戏”蔚为清传奇史》中又补录了道光以后阙名的四部作品,《钗而弃》、
大观。道光之后的“聊斋戏”大体上承袭小说格局,无论在内《紫云回》、《琴隐园》、《颠倒缘》,只可惜从现有资料看,均未
容还是主题的阐发上照搬小说的痕迹明显,而结构上也基本
见剧本传世。纵观这些“聊斋戏”,可以看出它们取材广泛,持
套用之前的传奇模式。
续时间漫长,最大特色是道德化、案头化、文人化,这也最终影
响了其艺术水平的提高。
①作者简介:郑秀琴一,女,汉,天津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戏剧戏曲学。
②关德栋、车锡伦《聊斋志异戏曲集》,上海古籍出版社,年版。
维普资讯
口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艺术百家年第期总第期
被收入《聊斋戏曲集》的十四部有完整剧本的“聊斋戏”从而洞悉人物心理,使人物内心被赤裸裸地呈现出来,极为真
是本文讨论的重点。这些剧作出自八位文人作家之手,他们实可感。乾隆之后,随着《聊斋志异》刊
清代“聊斋戏”的总体特征.pdf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