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卷心理学探新!$$, 年
总第"$! 期:;<=>?@?AB=)@ -C:@?D)EB?F 第! 期
亲社会情境中小学儿童道德情绪判断及其归因研究
俞志芳
(常熟理工学院教育系,常熟!"##$$)
摘要:该文运用临床访谈法研究了小学儿童在亲社会情境中道德情绪判断及归因状况。结
果表明:在亲社会情境中,儿童的道德情绪判断经由消极到积极的发展趋势,年幼儿童倾向于判断
助人者会体验到消极的情绪,年长儿童则认为助人者会体验到高兴等积极情绪,并且随着儿童年
龄的增长,儿童的情绪体验愈加复杂。在道德情绪归因中,年幼儿童倾向于结果定向的归因,一年
级儿童中大部分以道德定向为主,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儿童的归因定向逐渐多样化。
关键词:亲社会情境;小学儿童;情绪归因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 #"&(’!$$,)$! + $$#’+ $’
" 问题的提出! 实证研究
!$ 世纪,$ 年代末&$ 年代初,西方道德心理学!(" 被试
研究出现了一种新定向。研究者日益将视角转向儿从常熟市的一所普通小学随机选取一、三、五年
童道德情绪的发展。研究者们企图探索在不同的道级学生各!$ 名,男女各半,平均年龄为, 岁! 个月、
德情境中,一个人对他人的情绪体验,并对使他人产 8 岁* 个月、"" 岁# 个月,被试总计 9$ 名,其中女*$
生情绪体验的情境作出原因推论,此类研究被称为名,男*$ 名。
[ ]
“情绪的归因研究”(-./01/234 300516701/2)" 。国内外!(! 实验材料
的研究者大都是在犯过情境和抗诱情境中研究儿童参照艾森伯格设计的亲社会两难故事[9],结合
的道德情绪判断及归因,并得出了儿童的道德情绪我国儿童的实际,编制了两组共四个亲社会两难故
判断从难过到高兴和情绪归因由结果定向到道德定事,两组亲社会两难情境分别为助人和分享。分别
向发展的一般趋势[! + ’]。然而仅仅在犯过情境中考考察儿童在助人情境和分享情境中的道德情绪判断
察儿童的道德情绪判断是不全面的,尤其是当这种及归因。
判断用于推断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趋势时,难免会!(* 实验步骤
有失偏颇。事实上,儿童在实际生活中所面临的不采用临床访谈法进行。主试依次分别向被试讲
仅是犯过情境,同时要面临大量的亲社会道德情境述每一个故事,要求被试仔细听每个故事,在确认被
(分享、助人、利他等情境)。在这些情境中,儿童同试真正理解故事的内容后,主试渐次询问,让被试作
样面临着冲突,如行为者在助人情境中要冒自己利判断并仔细说明理由。主试记录下谈话内容及回答
益受损的危险。由此,儿童在判断行为者情绪体验结果。
[ ]
时也会因年龄差异而产生不同的判断模式# 。因* 实验结果
此,全面考察不同的道德情境对儿童道德情绪判断*(" 亲社会情境中儿童对行为者的道德情绪判断
及归因的影响,对于揭示儿童道德发展的心理机制*("( " 不同亲社会情境中儿童对行为者的道德情
尤为重要。绪判断
表" 不同亲社会情境中儿童对行为者的道德情绪判断
助人情境一助人情境二分享情境一分享情境二
情绪类型
小一小三小五小一小三小五小一小三小
亲社会情境中小学儿童道德情绪判断及其归因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