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永远的洪亮鸣响的佛山钟鼓楼文化.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2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永远洪亮鸣响的佛山钟鼓楼文化在巩义市东20公里有座海拔1200米的红石山,叫做佛山。据郑州市50公里。位于水道口村内,在佛山的山顶,现存有建于汉代的钟鼓楼遗址。现存的汉瓦,汉砖片片散落在山坡上。仿佛在诉说着他的沧桑。中载汉代已有“天明击鼓催人起,入夜鸣钟催人息”的晨鼓暮钟制度。钟鼓楼是中国古代主要用于报时的建筑,钟楼和鼓楼的合称。钟鼓楼有两种,一种建于宫廷内,一种建于城市中心地带,多为两层建筑。宫廷中的钟鼓楼始于隋朝,止于明朝。它除报时外,还作为朝会时节制礼仪之用。城市中的钟鼓楼早为专用报时建筑。古代里坊制城市(见里)实行宵禁,早晚击鼓为启闭坊门的信号。此外,唐朝寺庙内也设钟和鼓,元、明时期发展为钟楼、鼓楼相对而建,专供佛事之用。古人将一日分为十二时,后又通常将黑夜划分为五个相等的时间段,依次分别称为初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每更等于一个时辰。黄昏戌时(19时至21时)曰定更又曰起更,人定亥时(21时至23时)曰二更,夜半子时(23时至晨1时)曰三更,鸡鸣丑时(1时至3时)曰四更,平旦寅时(3时至5时)曰五更,又曰亮更,即天明之意。每日始于暮鼓,止于晨钟,依时定更,依更报时,是有严格规定的。古人原是以一百零八声代表一年,所以击鼓撞钟要定为一百零八声。钟,是佛教丛林寺院里的号令,清晨的钟声是先急后缓,警醒大众,长夜已过,勿再放逸沈睡。而夜晚的钟声是先缓后急,提醒大众觉昏衢,疏昏昧!故丛林的一天作息,是始于钟声,止于钟声。据《世本》、《礼记》、《吕氏春秋》、《山海经》等文献记载,相传钟由垂、鼓、延、伶伦所造,表明其历史已很久远。在考古发现中,有原始形态的“陶钟”。河南陕县庙底沟仰韶文化遗址(前3900—前3000)陶钟,由细泥红陶制成,光素无饰,有柄,高约9、径约5厘米。其肩部两旁各有小孔与内腔相通,也可能是一件可系舌的铃。陕西长安县客省庄龙山文化遗址(前2800—前2000)陶钟,长方形,柄实,形似商代的铙(《中国音乐史图鉴》Ⅰ—47至48)。湖北天门石家河青龙泉三期文化遗址(前2400左右)陶钟,扁圆形,、口径10×。钟体两面阴刻兽面纹。顶部正中有透孔,可系舌。也似铃。上述三件陶制品的腔体横截面均呈非正圆形,有后世铜制钟的特点。“钟”是佛教的“犍椎”之一,当初仅仅是作为集众之用的,所以也称为“信鼓”。—印度在还没有“钟”的时期,多半是敲击木制的犍椎集众。“钟”也是报时之器。“钟”本来只有“梵钟”和“半钟”两种;“梵钟”就是所谓的“大钟”,又称为“钓(吊)钟、撞钟、洪钟、鲸钟”等等。“半钟”的体积只有“梵钟”的一半高度,所以称为“半钟”。“钟”的体积大小,有它一定的标准。古代的大型“梵钟”,据广弘明集第二十八卷记载:京师西明寺(唐高宗敕建,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之“钟”,用铜一万斤。又日本京都方广寺之“钟”,高一丈五尺,径九尺二寸,厚九寸二分,重二万二千贯()。普通的“梵钟”,,径约二尺左右。(上述的尺码,不知道是不是现今的中国尺寸。)“梵钟”悬挂在“钟楼”顶层,“半钟”则吊在佛堂后门檐下。寺院中置有专司“晓钟、昏钟、斋钟、定钟”四时鸣钟的“执事僧”—“钟头”,按时敲叩。古昔时代,除了已经知道印度有“钟”之外,在当时中国似乎也有“钟”,只是缺少足资考证的文献而已。据广弘明集第二十八卷说:有“大周二教钟铭”(周武帝制)、“大唐兴善寺钟铭”、“京都西明寺钟铭”(唐麟德二年造)。又洛阳伽蓝记序有说:“周室京城表里,凡有一千余寺;今日寥落,钟声罕闻。”另据高僧传第二十九卷:“智兴传”说:“隋大业五年,兴住京师禅定寺,司“时钟”之役。”又唐代张继“枫桥夜泊”诗,有“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之句。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三有“文殊菩萨曾在五台山钟楼谷化现“金钟宝楼”之记事。”根据以上所引述的许多资料显示:后周以降,中国历代人士曾经不断铸“钟”。“钟”对于修道,有大功德。据敕修清规法器章说:“大钟,丛林号令资始也。晓击则破长夜警睡眠;暮击则觉昏衢疏冥昧。”又经典中说:“洪钟震响觉群生,声遍十方无量土。”又增一阿含经说:“若打钟时,一切恶道诸苦,并得停止。”又付法藏传卷五说:“古月支国王,因与安息国战,杀人九亿。因恶报故,死后化为千头大鱼,剑轮绕身砍头。随砍复生,极痛难忍。往求罗汉僧长(常)击钟声,以息其苦。”又高僧传(智兴传)说:“有一亡者,通梦其妻曰:“我病死,生于地狱,幸赖禅定寺僧智兴鸣钟,响震幽冥,同受苦者,一时解脱。””又大唐西域记卷一说:“迦腻色迦王受恶龙请,建寺鸣钟,息其嗔心。”俱舍论及佛祖统记(智者传)也说:“人命将终,闻击钟磬之声,能生善心,能增正念。”又只园图经大略说:“只园精舍无常院中,有银钟、颇梨钟(可能是“琉璃钟”或“水晶钟”)各四座(

永远的洪亮鸣响的佛山钟鼓楼文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读书百遍
  • 文件大小2.28 MB
  • 时间2019-09-10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