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中文摘要⋯⋯⋯⋯⋯⋯⋯⋯⋯⋯⋯⋯⋯⋯⋯⋯⋯⋯⋯⋯⋯⋯⋯⋯⋯⋯⋯⋯⋯⋯⋯⋯ 1
英文摘要⋯⋯⋯⋯⋯⋯⋯⋯⋯⋯⋯⋯⋯⋯⋯⋯⋯⋯⋯⋯⋯⋯⋯⋯⋯⋯⋯⋯⋯⋯⋯ 2
引言⋯⋯⋯⋯⋯⋯⋯⋯⋯⋯⋯⋯⋯⋯⋯⋯⋯⋯⋯⋯⋯⋯⋯⋯⋯⋯⋯⋯⋯⋯⋯⋯⋯ 3
一. 贵妃题材诗作的总体面貌⋯⋯⋯⋯⋯⋯⋯⋯⋯⋯⋯⋯⋯⋯⋯⋯⋯⋯⋯⋯⋯⋯ 3
(一)贵妃题材诗作的历史演变⋯⋯⋯⋯⋯⋯⋯⋯⋯⋯⋯⋯⋯⋯⋯⋯⋯⋯⋯⋯ 3
(二)诗作历史演变的特点⋯⋯⋯⋯⋯⋯⋯⋯⋯⋯⋯⋯⋯⋯⋯⋯⋯⋯⋯⋯⋯⋯ 4
⋯⋯⋯⋯⋯⋯⋯⋯⋯⋯⋯⋯⋯⋯⋯⋯⋯⋯⋯⋯⋯⋯⋯⋯ 4
⋯⋯⋯⋯⋯⋯⋯⋯⋯⋯⋯⋯⋯⋯⋯⋯⋯⋯⋯⋯⋯⋯⋯⋯ 7
⋯⋯⋯⋯⋯⋯⋯⋯⋯⋯⋯⋯⋯⋯⋯⋯⋯⋯⋯⋯⋯⋯⋯⋯ 7
二. 对历史人物——杨玉环的评价与看法⋯⋯⋯⋯⋯⋯⋯⋯⋯⋯⋯⋯⋯⋯⋯⋯⋯ 12
(一)对贵妃杨玉环的评价与看法⋯⋯⋯⋯⋯⋯⋯⋯⋯⋯⋯⋯⋯⋯⋯⋯⋯⋯⋯ 12
——尤物祸水⋯⋯⋯⋯⋯⋯⋯⋯⋯⋯⋯⋯⋯⋯⋯⋯⋯⋯⋯⋯⋯⋯ 12
——为杨玉环之死鸣不平⋯⋯⋯⋯⋯⋯⋯⋯⋯⋯⋯⋯⋯⋯⋯⋯ 13
⋯⋯⋯⋯⋯⋯⋯⋯⋯⋯⋯⋯⋯⋯⋯⋯⋯ 14
⋯⋯⋯⋯⋯⋯⋯⋯⋯⋯⋯⋯⋯⋯⋯⋯⋯⋯⋯⋯⋯⋯ 15
(二)评价的同时对帝王功过作出判断⋯⋯⋯⋯⋯⋯⋯⋯⋯⋯⋯⋯⋯⋯⋯⋯⋯ 17
(三)唐人对杨玉环评价演变的规律及特点⋯⋯⋯⋯⋯⋯⋯⋯⋯⋯⋯⋯⋯⋯⋯ 18
⋯⋯⋯⋯⋯⋯⋯⋯⋯⋯⋯⋯⋯⋯⋯⋯⋯⋯⋯⋯⋯⋯⋯⋯ 18
⋯⋯⋯⋯⋯⋯⋯⋯⋯⋯⋯⋯⋯⋯⋯⋯⋯⋯⋯⋯⋯⋯⋯⋯ 19
三. 杨玉环成为吟咏对象的文学及社会文化原因⋯⋯⋯⋯⋯⋯⋯⋯⋯⋯⋯⋯⋯⋯ 20
(一)文学原因⋯⋯⋯⋯⋯⋯⋯⋯⋯⋯⋯⋯⋯⋯⋯⋯⋯⋯⋯⋯⋯⋯⋯⋯⋯⋯⋯ 20
(二)社会文化原因⋯⋯⋯⋯⋯⋯⋯⋯⋯⋯⋯⋯⋯⋯⋯⋯⋯⋯⋯⋯⋯⋯⋯⋯⋯ 22
结语⋯⋯⋯⋯⋯⋯⋯⋯⋯⋯⋯⋯⋯⋯⋯⋯⋯⋯⋯⋯⋯⋯⋯⋯⋯⋯⋯⋯⋯⋯⋯⋯ 23
注释⋯⋯⋯⋯⋯⋯⋯⋯⋯⋯⋯⋯⋯⋯⋯⋯⋯⋯⋯⋯⋯⋯⋯⋯⋯⋯⋯⋯⋯⋯⋯⋯ 24
参考文献⋯⋯⋯⋯⋯⋯⋯⋯⋯⋯⋯⋯⋯⋯⋯⋯⋯⋯⋯⋯⋯⋯⋯⋯⋯⋯⋯⋯⋯⋯⋯ 25
后记⋯⋯⋯⋯⋯⋯⋯⋯⋯⋯⋯⋯⋯⋯⋯⋯⋯⋯⋯⋯⋯⋯⋯⋯⋯⋯⋯⋯⋯⋯⋯⋯⋯ 27
2
唐诗贵妃题材研究
中文系 2000 级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叶丹菲导师莫道才教授
内容提要
唐玄宗时期贵妃杨玉环的故事已经流传了一千多年。有关贵妃题材的文学作品,不
仅盛于唐代,后世也代有数量可观之作。由于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均为唐由盛转衰
的标志性人物,唐代文学作品的描绘更多并更好地融入政治时事的考量,从而使历史和
文学的结合比后世来得更为紧密。有唐一代,诗歌是唐人最擅长的一种倾诉方式,他们
喜用简洁明了的诗句表达对世事、人情的看法与态度。故此,本文仅择取唐代诗歌这一
文学样式以讨论相关贵妃题材的部分,并尝试作进一步的考察与分析,探讨诗作等文字
意义背后所隐藏的作家内心深处的关注焦点所在,进而揭示唐代作家在面对关乎盛唐命
运的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上所表现出的复杂感情、评价看法及思考角度,也可一窥
当时普遍的社会情绪和社会心态。
史书记载对贵妃杨玉环的描述主要关注点是她的外在美。唐诗中有关贵妃题材的作
品是从描绘贵妃的容貌开始的,著名的如李白《清平调词》三章、《宫中行乐词》八首,
奠定了后世诗歌创作中贵妃“美丽”的基调。由于贵妃杨玉环受帝王专宠,后世文人沿
着“专宠”路线进行诗歌创作,渐渐流露个人对贵妃杨玉环的看法与评价。从杜甫《丽
人行》、《北征》、《哀江头》等作品开始,出现斥责与同情贵妃的两种矛盾思想。中唐后
贵妃题材的诗作很明显地掺杂着作家个人的感情色彩及一些民间口头传说的故事痕迹。
由于距离历史事件的发生已有一段时间,唐代诗人们学会冷静地审视历史上的一切人和
事。晚唐国况的颓败不堪,文人对日不复一日的国家政局的伤心失望,对于历史的思索,
表现出这个时期特有的抑郁感与对历史的讽刺。贵妃杨玉环代表着一去不复返的大唐盛
世,晚唐诗作笼罩着一种咏史怀古的伤悼悲凄情调,离历史越来越远的晚唐文人在面对
当时更为残酷的唐代政局时,开始反思历史,总结历史经验。唐诗中有关贵妃题材的诗
作,因为时间间隔的距离长短,由盛唐的现实主义批判到中唐的感伤怀古的悲悯情怀,
直到晚唐的咏史反思笔调,我们可以看到唐人对自己本朝的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
思考和评定,随着事件的远去、时代的推移均有所改
唐诗贵妃题材的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