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与现实激情与出版一、对于当前图书出版的思考 ,在这样的资讯时代,我们的出版应该怎样应对。(1)保持读书习惯的中国人只有5%。我的一个朋友经常买书,我问他看过超过15页的有多少本,他笑着反思,然后说,真正完完整整看过的书没有多少本,甚至有的买回来还没有看。(2)阅读不一定就是读书。我走到你们学校门口,看到“华南师范大学”这六个字,这也是阅读。你看地铁上的广告、网络上的内容是阅读,看宣传单也是阅读。不要以为所有人要阅读就要来买你的书。再比如说,各种流媒体,MSN、QQ,一直到BBS等,这些不是阅读吗?经常有朋友在QQ上发些好看的笑话给我,我看了,这也是阅读。所以,在资讯时代,有很多的阅读方式。这些我不再展开,这些点留给大家思考。(3)深度不再重要,注意力决定一切。除了很多有文化积累、传承意义的经典图书之外,很多人的阅读已经不再深入了。(4)意义和利益,只选取与你相关的。现在,很多的人只选取与自己相关的来阅读,因为时间的关系。比如说我们现在看杂志,最先看的是自己喜欢的栏目,很少把整本杂志看完的。所以说,在这种情况下,读书成了翻书,越来越多的杂志是翻阅的。大家发现没有,很多的时尚杂志,文字越来越少,图片越来越多,但是大家买的也越来越多。因为翻阅的时候,它们给大家带来的快感无以言比。在这种情况下,快速工业化生产进入出版领域,畅销书的寿命越来越短。这我也不展开。。现在,电视和书联姻这种现象很普遍。电视好卖(收视率高),书也大卖,反过来亦然。这也有好处,比如娱乐性的书籍,你只是消遣消遣,没有必要买。如《兄弟》在网上也有。根据上海书展的研究报告,2008年50%的网上书店会销售电子图书,2010年90%以上的出版社会出版电子图书;2015年,中国电子图书销售贡献的利润会达到全部图书的50%。这是一个官方的数据。我研究了一下,比较准确。所以,电子图书的发展对传统图书的冲击是很大的一方面。 、网络版、手机版三版联合推出的现象已经出现,《一个人的非洲》就是一个例子。这个将来也是一个路子。一般来说,是纸质的图书先出,然后再出网络版的,是网络公司主动去找出版社的。但这本《一个人的非洲》则不同,它是同时出三种版。我们面临的是多媒体的社会,作为现代编辑,我们的知识结构应该是怎样的?不要只是在网上聊天,聊天聊到最后不就是谈恋爱吗?网络可以做很多的东西,建议大家作个媒体人物。我经常做的一件事,就是背着一台电脑、两部照相机,拍一些我感兴趣的东西,哪怕是电线杆上小小的广告,也要拍下来进行研究。前两天,我家门口就贴了张英语学校招生的广告,很有意思,所以我把它拍下来了。就算是垃圾桶上的广告,只要我觉得有意思,也要拍下来研究一番。同学们平常也要做个有心人! 。当时她在水木清华的BBS上发贴,每天都贴很夸张的图片,据说每天有5000个人坐在计算机前静静地等待她的照片。后来水木清华的版主把她踢出去了,后来她跑到天涯,在天涯成名了。这说明了,网络传播可以很快捷地把东西散播开来,吸引更多人的眼球。这也带给我们另一个方面的思考:BBS营销,编辑如何利用BBS进行图书信息的传播与推广营销。BBS上的人群的细分是很准确的,例如一些车友的网站,细到开宝马的一个栏目,开奔驰的一个栏目。我们的广告也可以插在这些很小的分类栏中,像美容的就把它插到女性的专栏。上海某出版社就有这样一个例子,他们要出一本有关美容的书,大S写的。他们出的时候说:大S教你搞定F4。出版前就把广告贴到一些女性每天都会上网讨论的专栏上,登载了书中的精美图片和其中一些美容的小窍门。由于图片和话题都挺受欢迎,版主也没有踢走他们,书出来后自然热销。后来他们又在BBS上制造话题,吸引更多人。这就是一个很好的营销例子,我们可以花些钱请大学生在网上粘贴广告,这是相当有成效的。我说到这些例子是什么意思?大家把思维放开,我们的思维应该是立体的。做媒体的,不是立体的思维,是很难立足的。 ,博客的发展非常快。博客其实是博客营销,徐静蕾的博客就是。现在很多的期刊通过博客以群体的形式出现,比如《青年文摘》。同时有些杂志也截取一些精彩的内容放上去,引导读者去关注。我要提醒大家的是,我们应该思考博客和营销的关系。二、出版行业的人才需求与出版教育的矛盾及其对策我自己则认为,这不存在什么矛盾,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于个人自己。我想先以我自己的历程来跟大家做一些交流。(一)要对事业有爱心、有激情、有坚持——我成功的体会我成功的体会:失败者往往是热情只有5分钟的人;成功者往往是坚持最后5分钟的人。我们有热情投入到这个事业当中,但很少人坚持到最后。很多事情,我觉得我
理想与现实 激情与出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