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水稻重金属污染研究进展水稻研究重金属水稻研究水稻研.doc


文档分类:研究报告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水稻重金属污染研究进展
牟仁祥,陈铭学,朱智伟,应兴华
中国水稻研究所,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浙江杭州 310006
摘要:从水稻植株和籽实对重金属的吸收富集规律、重金属的分析方法、重金属的赋存形态、受重金属污染后水稻的生理生化效应等四个方面,介绍了水稻中重金属污染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控制水稻受重金属污染的方向提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水稻;重金属;吸收;分析方法;赋存形态;生理生化效应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175(2004)03-0417-03
工业“三废”的排放、城市生活产生的污水和垃圾的污染以及含有重金属的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已使农田土壤环境日益恶化,进而影响到我国的稻米质量安全。因此,准确测定水稻根、茎、叶及籽实中重金属的含量及形态,研究它们在水稻生长过程中的吸收富集规律,寻找籽实中重金属可减少或消除的方法,为无公害稻米的生产技术创新提供科学依据和工程化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1 水稻对重金属的吸收富集规律
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的水稻品种及同一品种的不同器官,由于外部形态及内部结构的不同,吸收重金属的生理生化机制各异,故其重金属元素的累积量差异较大。蒋彬等[1]的研究发现,水稻籽实吸收重金属存在基因型的差异,他们将来自于全国不同地区的239份样品种植在同一地区,发现各品种铅、砷、镉含量存在极显著得基因型差异,并筛选出了一系列低铅或低镉或低砷的品种。王凯荣等[2]的研究表明杂交晚稻比常规稻对Pb、Cd的富集能力强;吴启堂等[3]也得到类似的结果,认为高产品种重金属含量高,低产品种重金属含量低,由此给高产品种的育种提出了很大的挑战。谭周镃[4]通过对8个早稻品种和10个晚稻品种累积重金属的实验,发现不同品种对重金属吸收有显著差异,筛选出了对重金属较为钝感的湘早籼19号和晚稻V46,以及对重金属较为敏感的潭早籼1号和师大1911。
研究[5]表明,重金属在水稻植株内的分布规律是在新陈代谢旺盛的器官累积量较大,而在营养贮藏器官中累积量小,重金属在水稻不同形态器官中含量顺序是:根部>根茎部>主茎>穗>籽实>叶部。所以,虽说秸秆还田可以培肥改土,节水保墒,提高产量,但是也给土壤重金属的污染治理带来了困难。目前对水稻中重金属分布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引起根、茎、叶及籽实中重金属含量的明显差异的生理生化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水稻籽实各形态结构中重金属的浓度分布极不均匀,胚中浓度显著高于胚乳,皮层和颖壳中重金属浓度也较高,但是从单位籽实中的重金属总量分布看,胚乳中重金属含量占绝对优势。不同重金属在水稻籽实各形态结构的浓度顺序也不一样,Cd是皮层>胚>胚乳>颖壳;Cu和Pb是胚>皮层>胚乳>颖壳[6]。
由于重金属在稻谷中分布不均匀,通过脱壳、磨精、抛光等加工过程除掉含重金属较多的胚、皮层和颖壳等部位,得到的食用大米中重金属含量相对稻谷低,查燕等[7]的研究也证实籽实中重金属的浓度随加工程度的升级而降低,从稻谷到精米,Pb、Cu、%、%、%。
研究表明,水稻籽实中重金属主要来源于土壤[2, 8]、灌溉水[9]、大气[8]、收割、翻晒和加工设备[10]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土壤和灌溉水。在一定范围内,水稻籽实中重金属的

水稻重金属污染研究进展水稻研究重金属水稻研究水稻研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泥巴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4-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