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应用的差别
边建华李江华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北京)
摘要:P是一种预防性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P体系比较成熟的五类食品加工行业,P体系应用的特点,P体系应用的差别。P体系并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固定模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P体系。
关键词:P;食品加工;应用;特点
一、P的概念与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P的中文含义为“危害分析和关键点控制”,是对食品生产、加工过程进行安全风险识别、评价和控制的一种系统方法。通过对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实行有效的预防措施和控制手段,从而使食品污染、食品危害因素降低到最小程度。
P体系传入我国,P体系进行学习和研究,P试点。P法规的要求进行运作,P体系的管理理念文件化并建立相应的体系。从1990年起,我国成立了“出口食品安全工程研究所”,对花生、猪肉、肉鸡、蜂蜜、对虾、柑橘、P体系的导则。
1994年,原国家商检局科技委食品专业委员会公布了《在出口食品加工中建立“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质量管理体系”的导则》。
1995年10月,原国家商检局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在杭州联合举办了“出口食品安全质量控制和检验国际研讨会”,P体系的理论和实践做了专题研讨。
1997年以来,原国家商检局监管认证司和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认证监管司颁发了一系列有关文件,组织翻译、编写了美国《P教程》、美国FDA的《水产品危害和控制指南》、《P体系的建立与实施》、《P体系的建立与实施》等,并组织人员出国考察与培训。验证审核了180余家水产品加工企业,并为其中139家企业颁发了验证证书。
2001年6月,P认证中心在福州成立,P认证由单纯的官方认证向授权的第三方认证转变,P体系认证的新阶段。国家认证认可委员会下属的中国进出口企业认证机构认可委员会发布了《P为基础的食品安全体系认证机构认可实施指南》,P工作步入了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2002年4月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卫生注册登记管理规定》,按照这一规定要求,P体系,即水产品、肉及肉制品、罐头、速冻蔬菜、果蔬汁、含肉速冻制品等产品企业。P体系,P体系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二、P在水产加工行业的应用
1、P原理的引入
P体系的一类行业。1995年12月18日,美国FDA公布了“加工和进出口水产品安全卫生程序”,P法规,该法规已于1997年12月18日生效。为此,P方案。P认证。
2、P的特点
在水产品加工过程中,根据加工的种类和方法不同,对于水产品进行危害分析就要分开类别进行讨论。通常我们将水产品划分为以下几类:
(1)软体动物,包括带壳的或已经去壳的新鲜贝类,通常是一些生食类水产品。
(2)生原料、新鲜或冷冻的鱼与甲壳类,主要用于加热食用。
(3)淡腌水产品(NaCl≤6%,湿态,),不需烹调可供直接食用。
(4)热加工处理过的鱼和甲壳类,包括预煮的,外包辅料的鱼片,通常这些产品也不需烹调可供直接食用。
(5)热加工处理过的(消毒)水产品,不需烹调可供直接食用。
(6)半腌的鱼(NaCl>6%,湿态,或pH<),加入食品添加剂,不需烹调可供直接食用。
(7)干制、盐干和干熏的鱼,通常烹饪后食用。
另外,对于水产品进行危害分析以及寻找合适的关键控制点要考虑下面几个主要因素:
(1)从流行病学的证据得知某类水产品经常与食物中毒
各类食品加工中HACCP 应用的差别食品食品加工应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