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旅游饭店业的竞争格局及对策初探中国的旅游饭店业是改革开放后较早开放的行业之一。作为旅游业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二十多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到 2001 年年底,我国共有星级饭店 7358 家。然而,在表面强大的市场阵容下面,经济效益的状况却不容乐观。据有关资料显示,自 1995 年后,我国旅游饭店的利润额呈直线下降趋势,至 1998 年旅游饭店业则出现全行业亏损的局面。2000 年,亏损虽较 1999 年有大幅度减少,但亏损总额仍达 26 亿元之巨。随着 WTO 的加入,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的态势将进一步加剧。面对国内日趋激烈的竞争现状和国际竞争的强大压力,全方位分析中国旅游饭店业的竞争态势与格局,讨论出及时有效的对策已成为当务之急。一、我国旅游饭店业的竞争格局与态势(一)从产业结构上看,我国旅游饭店业出现了严重的结构性过剩我国旅游涉外饭店在过去的 20 多年中总体规模不断扩张,到 2000 年年底,我国共有涉外饭店 10481 家。饭店数量的增幅明显高于客人的增幅,从而出现了总量相对过剩的局面。不仅如此,由于旅游饭店结构性不合理,直接导致了严重的结构性过剩的局面。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到 2001 年年底,我国的高、中、低档饭店数分别是570 家、6025 家、753 家。这与发达国家 1:4:5 的比例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孙尚清在其主持的"旅游经济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的报告中明确指出了我国旅游饭店在档次结构上的失调。我国的高、中档饭店过于集中,虽然按 C4 法计算的产业集中度标准测算,我国的饭店市场的产业集中度远远低于垄断标准。但在高档次市场上,一些知名的品牌已占据了一定的市场,造成相对垄断的局面。旅游饭店发展失控,主要是高档饭店的数量太多,增长速度太快,进而引起业内发展消极的连锁反应。,空间分布结构不均衡。我国旅游饭店相对集中于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分布较少,特别是高档饭店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广东三省市。这造成了部分区域出现结构过剩的局面。旅游饭店业结构过剩,是导致行业内竞争激烈、经济效益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二)从竞争的态势上看,过度竞争的表面下,竞争空间拓展存在相对不足我国旅游饭店业竞争激烈,处于过度竞争的态势,这在以前的论文中已充分论证过(如《对我国旅游饭店业竞争现状的深层次思考》,张辉等;《我国饭店业过度竞争的态势对策研究》,曾繁英、陈联仲)。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我国旅游饭店业还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这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市场空间。从表 1 中我们可以看到,到 2001 年年底,我国仅有一星级饭店 753 家,随着的饭店数(家)客房数(万间)床位数(万张)营业收入(亿元)客房出租率(%)合
我国旅游饭店业的竞争格局及对策初探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