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师范大学
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书
论文题目:丽江玛咖品牌的形成机制及培育途径
学院(所、中心) __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_
专业区域经济学
研究方向__
学号 **********_____
姓名_ 和丹_____
学位级别_________硕士____ _ __
导师____骆华松(教授) __
填表日期: 2013年 7月 10日
论文选题缘由、研究意义
论文选题背景及缘由
对于区域品牌的研究,在国内处于起步阶段。随着全球竞争的加剧,产业集群面临如何进行转型和产业升级,培育其核心竞争力,以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区域品牌作为提升一个地区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和保持集群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正越来越被学术界和政府的关注,但区域品牌的相关理论研究却相对缺乏,特别是从区域品牌形成机制的角度来研究一个地区品牌培育的研究就少之又少了。
塑造区域名牌,提升区域名牌整体形象,实现产业集群与区域名牌协同发展的区域发展战略有利于将集群的产业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和市场优势,发挥产业优势、区域优势和品牌优势的整合效应,形成产业优势—品牌优势—市场优势—区域优势的良性循环的发展模式,为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选择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和决策依据。在产业集群迅速崛起的地区,产品名牌大量的涌现,一些产业区域成为某类别产品或产业的象征,依靠这些名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全面提升区域产业形象和产业群的整体竞争力。比如像福建晋江服装产业的七匹狼、九牧王、柒牌、劲霸,鞋业中的知名品牌:安踏、爱乐、361、特步、金莱克、贵人鸟、美克、乔丹等。浙江省温州市是我国这种经济现象表现较为突出的地区之一。2007年底公布的《中国百佳产业集群》名单显示,温州有十个产业集群入选,形成极具竞争优势的“块状经济”,使温州树立起诸如“中国电器之都”、“中国鞋都”、“中国服装名城”等 34 个区域性品牌。
然而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特别是以旅游为主导产业的城镇,对区域品牌的培育及推广相当滞后。从中国目前旅游业的发展现状来看,产品雷同化,品牌形象不明晰以及区域特色不够突出等成为扼制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瓶颈。旅游地区品牌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运用就显得十分迫切。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是云南省制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战略目标,是将云南省建设成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必然选择。在建设可持续发展经济的现代经济发展模式下,着力打造特色优势产业基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打造符合地方资源优势的绿色经济是符合社会潮流的经济发展方式,蕴藏着巨大的潜力和经济价值。云南西北部高寒山区(丽江)具有玛咖生长的优越条件,云南省农科院高山植物研究所2002年从美国、日本等渠道引入秘鲁玛咖,在与玛咖原产地自然生态条件相近的海拔2800-3200米山区进行引种驯化栽培试验研究,表现出了良好的适应性。目前示范区鲜品产量可达400公斤/亩、亩产值1万元左右,到2011年全省已发展到6000多亩,产量占全国的95%以上,产品投放市场深受消费者热捧,助农增收和企业经营的效益十分显著。从区域品牌的角度看,丽江作为旅游产业发展比较成功的小镇,本土的品牌寥寥无几,几乎没有具有代表性的名牌,本文基于区域品牌的形成机制理论研究,探讨和研究新兴的玛咖产业品牌培育过程和影响因素。
研究的意义
首先收集和整理了国内外产业集群和区域品牌的相关理论和文献,梳理影响区域品牌形成机制的几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相关研究。在此基础上,以我国传统产业集群
——温州的产业集群为研究背景,通过文献收集和专著查阅,从企业的角度深入分析了温州较为代表性的产业和集群的发展现状、在区域品牌建设方面提出具有建设性以及借鉴性的经验总结。本文就如何培育区域品牌等问题做理论概括与分析研究,尝试寻找出培育区域品牌的机制,对丽江玛咖产业实施区域品牌发展战略提供借鉴和思路。根据理论研究结论,本文为丽江玛咖新兴生物品牌的建设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文章在研究视角、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研究对象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创新之处。
(一)区域品牌化理论在世界范围内兴起并呈现出日益增长和流行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得到区域营销工作者和区域管理者的广泛关注,但由于区域品牌的兴起的历史较短,缺少研究结果的积累,区域品牌的研究很大程度上是区域品牌的实践在先,而现有的学术研究却跟不上其发展速度,区域品牌的理论研究远落后于区域品牌化的实践。本文从理论探讨回归实践,为丽江区域品牌的培育研究提出了意见和对策。
(二)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致力于研究温州品牌及品牌的形成机制,试图在理论上提出起丽江新兴生物产业品牌培育方案,以新的视角解决丽江本土品牌面临的问题。在实践方面,本文的研究更加注重品牌的建设和发展,同时提供了可借鉴的品牌形成机制,更有效而低成本地营销和管理丽江旅游产品的发展。
(三
玛卡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