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34 2 心理科学 Psychol邻;司氏‘即ce Z加7 30 (6):1342 一1344
外显和内隐攻击性表现方式的性别差异实验研究
,2 唐日新2 解军,
口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成都,61113。)( 2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2)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o56)
摘要本研究同时退用间卷法和内隐联想侧验(1八T )来研究我国大学生的攻击性。结果发现 1. 整体外显攻击性不存在性
别差异,但在身体攻击因索上男性显曹高于女性。2. 内隐攻击性在表现方式上存在性别差异,男性与身体攻击联系更紧密;女
性与言语攻击联燕更篮密。3. 外显攻击性和内隐攻击性间的关系不能简单地根据相关系数来到断。
关位词留外皿玫击性内. 玫击性内脸联招侧脸性别整异
1 引言
别差异结果进行验证。
攻击性一直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吸引
2 方法
了心理学家们广泛而持久的关注。压叻n(1994)对攻
击做了一个较好的定义:u 攻击是以伤害某个想逃避 2 .1 被试
此种伤害的个体为目的的任何形式的行为”[lj 。研究南昌市某大学大一至大三学生 127 人参与实
者们根据不同的维度对攻击行为进行了分类:根据行验。最后外显测验获得有效被试 123 人,其中男性
动者的动机分为工具性攻击和敌意性攻击;根据行为 51 人,女性 72 人。内隐联想测验获得有效被试共
起因分为主动性攻击和反应性攻击;根据表现方式分 50 人,其中男性 31 人,女性 49 人。两种测验均有
为身体攻击和言语攻击。性别是几乎所有研究者感效的被试共73 人,其中男性26 人,女性47 人。所
兴趣的一个重要变量,而攻击性也许是性格上性别差有被试视力正常,计算机基本操作熟练。
异最为明显的证据。国外一项对外显攻击性研究的 2 2 内隐攻击性测量
元分析(1986) [2] 表明:尽管各项研究的结论不尽一根据内隐联想测验原理,用C 十十Bd der 语言
致,但从总体上看,男性比女性更具攻击性,特别表现自编内隐攻击性联想测验程序。其中类别维度由
在男性的攻击多给对方带来伤痛或身体伤害,而女性 10个男性姓名/女性姓名组成。属性维度由10 个
的攻击多给对方造成心理上的伤害或人际关系上的身体攻击/言语攻击词语组成。IAT 测验程序由七
损失。国内的研究也有相似的结论,这表明外显攻击步组成,把第四步和第七步两个联合反应任务的反
性的性别差异有着跨文化一致性。应时间的差异称为 IA I 效应,作为考察被试两种不
以往对攻击性的研究多采用传统的测量方法, 同表现方式的内隐攻击性的指标。本研究的假设是
这些外显测量方法得到的是个体意识层面的外显攻内隐攻击性在不同表现方式上存在性别差异,男性
击性的行为表现和想法。自 1995 年 G ree nw 』d 和更多地表现为身体攻击,女性表现为言语攻击。故
氏n街1首次明确提出内隐社会认知概念并于 1998 把男性姓名一身体攻击、女性姓名一言语攻击这样
年提出一种新的内隐社会认知的研究方法—内隐的联合任务作为相容任务湘反的则是不相容任务。
外显和内隐攻击性表现方式的性别差异实验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