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DO循环语句教学设计.doc


文档分类:IT计算机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DO循环语句教学设计【教材内容分析】注重实例分析,将程序设计语言作为解决问题的工具,充分利用VB的特点,从实际需要出发,围绕实例进行DO循环语句教学并上机实践程序代码的编写。本节内容属于程序设计基础部分中循环结构内容的教学,循环结构是程序设计中的重点也是难点,仅靠教材上的一个例题是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和理解的。实现循环结构的语句除了FOR循环语句之外,还应该给学生介绍DO循环语句,它可以实现未知循环次数的循环结构。【学生情况分析】本模块教学对象为高一的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FOR循环语句,理解了循环的含义,并且能够运用FOR循环语句实现累加计算。本阶段的学生求知欲望强烈,喜欢自己思考问题,但缺乏互相讨论的意识。由于“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的特点,内容抽象难懂,表现形式枯燥,很容易造成书写程序的畏难心理,因此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克服这种心理障碍。【教学方法】教法:实例分析、任务驱动学法:自主探究、协作学习【教学资源】教师用资源:教学演示文稿(PPT)学生用资源:“折纸游戏”源程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按照格式要求正确书写DO循环语句。(2)结合实际问题,能够理解DoWhile……Loop格式的执行过程。(3)能够说出FOR循环语句与DO循环语句的区别。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际问题分析,能够正确选择所应用的循环语句。(2)根据问题需求,能够确定循环控制条件及循环内容,积累程序设计经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折纸超身高”和“植树问题”的实例分析中积极思考,形成主动探究新知的意识。(2)增强DO语句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提升主动学习程序设计的欲望。【教学重点】DO循环语句的执行过程及适用条件。【教学难点】结合实际问题,确定控制循环的条件及循环内容。【教学过程】环节1:创设情景,趣味引出(设计意图:在游戏中激发学生兴趣,找出纸的厚度的变化规律。)教师:一张普通的办公用纸,,现在要将此纸对折5此,纸的厚度是多少?你有哪些计算方法?学生:(1)*25(2)对折一次,计算一次。这样每次对折的厚度是上一次对折厚度的2倍。教师:很好!用赋值语句来实现就是S=2*S。环节2:循序渐进,发现问题(设计意图:巩固FOR循环语句的应用,在问题分析中引导学生发现FOR循环语句的不足,引出本课的主题。)教师:经科学实验证明,由于纸的厚度和柔韧度的影响,一张纸最多只能对折7次。(来源于中央电视台的“走进科学”栏目)因此,下面将要研究的问题是在理想的状态下。(提问)将此纸对折10次,纸的厚度是多少?学生:(打开练习源程序,完善教师给出的不完整程序。)教师:(再次提问)如果有一张无限大的纸,对折多少次后纸的厚度能够超过你的身高呢?学生:(学生上机尝试修改程序)教师:(提问完成的学生)你的计算结果是什么?你是如何修改程序的?学生:,需要对折15次。(展示其修改的程序)ForN=1To15S=2*SIfS>1620ThenPrintN,SNextN我在循环中加入了判断,,则输出折纸次数和纸的厚度。教师:(进一步提问)你是如何确定循环次数的呢?学生:(边讲解边演示)先把终值稍微改大一些,比如12,运行程序发现没有输出结果,我觉得可能是估算次数太小了,于是我又把终值设为20,运行程序发现

DO循环语句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 文件大小18 KB
  • 时间2019-09-14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