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思维
创造性思维
概述
概念形成
推理
问题解决
第一节概述
一、什么是思维
1、思维是指在超出现实的情境下分析有关系条件以求得问题解决的高级认知过程。
2、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性、间接性的反映。
3、所谓的高级认知过程并非必然是发生在所谓的低级过程之后:知觉的结果会成为思维的基础,而思维也会渗透到知觉中。
4、思维的特征:问题性、间接性和概括性
什么是思维?
5、思维与感知觉的比较
同:同属认知活动,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异:
感知觉
思维
形式
直接
间接
内容
表面现象(外部联系)
本质特征(内部特征)
深度
感性阶段(初级)
理性阶段(高级)
二、思维的种类
1、据思维过程中的中介物: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
2、据思维的方向: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3、据逻辑思维是否具有创造性:常规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4、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
5、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
三、思维的神经生理机制
1、左侧半球与词语性思维活动有关
eg:说话、阅读、书写和计算等
2、右侧半球与空间概念、对言语的简单理解及非词语性思维有关。
第二节概念形成
一、概念及其结构
1、概念是指某类事物的概括。
2、概念是思维的最基本单位,概念与词关系密切。
3、概念与词的关系:词是概念的语言形式,概念是词的思想内容;实词能表达概念,虚词不行;词的意义不断充实的过程,也是概念不断扩大的深化的过程;词与概念不一定一一对应;同一概念可有不同的词来表达,同一词也可以表示不同的概念;词与文化有密切关系。
4、每个概念都有它的内涵和外延。
5、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随历史发展而不断变化。
二、概念结构理论
1、特征表说
概念由定义特征和概念规则两个因素构成。
定义特征:定义特征和特异特征
概念规则:肯定、否定、关系、合取、析取
2、原型说(重实性、带整体性、表象码)
概念是由原型和范畴成员的代表性程度构成的。
概念容许其实例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异,但原型是核心。
概念=原型+维量(其他偏离原型的距离)
三、概念形成的过程
1、概念形成也称概念掌握、概念学习等,是指个体掌握本质特征属性的过程。
2、两种看法:概念的形成是一个对概念样例的记忆过程;概念是一个不断提出假设与验证假设的过程。
四、影响概念形成的因素
1、过去经验的影响(日常概念对科学概念的形成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
2、定义特征的突显性(越突出,越易学习)
3、提供概念所包含事物的变式
4、定义特征与特异性的重叠性(重叠性越高,越易学习)
5、下定义(有助于科学概念的形成)
6、无关特征的数量(越多越难学习)
7、在实践中的运用概念(深化、丰富概念内涵)
8、概念规则的复杂性(越简单越易学习)
9、概念系统(更深刻、全面的理解新概念)
10、正例与反例的熟悉度
第十一章 思维 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