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研伴随教师成长
---政治学科组中期工作总结
面临新高考的到来,高考作为指挥棒,课堂教学必然发生历史性变革,更要注重渗透新课程理念,更加注重学科素养和能力的培养,无论在月考还是在期末联考中(金太阳命题),都体现课程理念,特别近几年高考文科综合试题难度(政治部分)有所上升,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而且越来越关注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越来越关注人的培养。对政治教学提出严峻的挑战。对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上次开学科组长会,薛校长对学科组长的职责谈了自己的观点,实现学科组长职责瘦身,把教研作为主线,来开展一系列活动。觉得把脉精准,一下子切中要害。在此背景下,教研显得尤为重要。改进职业生存方式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举措,是产生教学经验形成教学智慧的重要手段。从8月9号开学到现在,本学期已过三分之二,政治学科组,以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为基点,以课堂教学为核心,以教研为生命线,以情境导入为突破口,以构建学科知识为基点,以提升学科能力为主旨,以格致大讲坛为阵地,以促进师生共同成长为目的,贯彻自主、合作、探究,紧扣“发展”要义,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总结如下:
一、营造全新的教育生活---保持平常心使教研成为需要
我在一线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亦有十几年的时间,自己的专业成长几乎没有,多数是把原来积累的微不足道的经验重复而已,等幡然醒悟时
,不知不觉荒废了好多年的时间。不断的从事教研活动,是教师走上专业发展的标志,是教育教学爽心悦目的开始。在网络中看到,这种科研活动,越来越多地被教师所接受。 教研同其他活动一样,不是高大上,就在我们身边,走进阅读,走进教科书,走进高考题,走进网络,走进教室,走下课堂,走到学生中间,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或许一个棘手的问题等着你,或许一个灵感由此而发,或许收获满满的幸福。教研需要平常心来对待,平常心看上去平常,真正长期坚持将教育科研作为自身职业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则变得有些不平常;教研中多了一份平常心,也就多了一份真实的积累和经验;多了一份平凡的心态,也就多了一份超越与提升。使教研与教学教育不弃不离相伴始终,使教研真正成为教育教学活动的助推器和发动机。正如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屠呦呦说的一句话:“如果一个人在从事研究之初,就以诺贝尔奖作为奋斗目标的话,很有可能无法达到这样的目标。”从小问题,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做草根教师,像教育家一样思考,就是走上教研之路开始。
市场经济下利益驱动,文化的多元,价值判断与选择主体差异,这些外在的影响,引发教师心理这样那样的变化。而真正在教研中有所获、有所得者,形成自己独具特色教学风格的教师,可能恰恰是置身于杂乱的外在氛围,而安心坐得下来,心沉得下去,不断思索与探究教育教学问题的教师。举目四望,纵观周围,分析每一个优秀教师走过的路,都不难发现,正是他们的孜孜以求、日积月累,才有了他们今日的辉煌和教育上的成就。
刘增广老师关于课前、课中、课后的操作环节,如何阅读政治教材等深得政治教师的喜爱;程鹏飞老师的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效果显著;范静老师的磨课功底深厚;李丹老师精抓细管,尤其做后进生的转化方面,成绩斐然;史丽红老师善于捕捉教学灵感,记录心得;刘丽娟老师讲课深入浅出,知识的挖掘深刻。石平老师俨然是一位妈妈,对学生无比关爱,同时也是学生精神引领者;王欣老师语言幽
政治学科中期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