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黄鹤楼送别》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江苏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内容来源: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主题:走进名著课时:第二课时授课对象:五年级学生设计者:王林丽/郑州市金水区柳林镇第四小学目标确定的依据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基于识字写字: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的速度。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2)基于阅读: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对于文本,能大体把握诗意,想象古诗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会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走进名著”中的一篇课文。它是一篇“文包诗”体裁的课文,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故事是古诗的扩展和阐释,古诗是故事的浓缩和提炼,诗文对照,情景同现,是培养学生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诗意和体会诗人情感的好文本。(1)基于识字写字:写字姿势正确,行款整齐,美观,有一定的速度。(2)基于阅读: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对于文本,能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方面还有待提高。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诗文对照阅读,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人与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评价任务通过自读、个别读和开火车认读等形式评价学生认读生词情况。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人与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3、通过诗文对照阅读,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4、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小练笔评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及写作与表达能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5分钟)活动一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有感情朗读课题,读好词语,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评价目标一)活动二复习词语。活动三回忆课文主要内容。环节二教师范读古诗,学生练读(3分钟)活动一听老师范读古诗,听准字音。听准字音,初步体会感情活动二指名读,齐读。读通读顺。整体感知(评价目标三)环节三品读感悟体会依依惜别,敬仰之情(20分钟)活动一用人物的动作体现“依依惜别”,体会“藏”的含义。交流自己的感受,能读出自己的理解。(评价目标二、三)活动二用人物的对话体现“依依惜别”、“敬仰”之情,补充孟浩然诗篇誉满天下,人品的资料。交流自己的感受,能读出自己的理解。(评价目标二、三)活动三用景色的描写体现“依依惜别”“敬仰”之情。体会“伫立、凝视”含义。读出自己的感受。引导读出自己的情感。(评价目标二、三)环节四体会古诗含义(4分钟)活动一结合自己的理解感悟,或引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说你对这首诗的理解。老师补充:“下、孤帆”用词的准确。能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到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出作品的情感(评价目标三)环节五适度拓展,表现诗歌魅力。(3分钟)古诗候通信,交通不发达,亲人朋友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所以文人墨客书写送别的内容也很多,你搜集的有关送别的内容还有哪些,我们来交流一下。学生展示搜集到的送别古诗,歌曲。(评价目

《黄鹤楼送别》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drp539605
  • 文件大小34 KB
  • 时间2019-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