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1、认读生字词,学习带竹字头的字,从竹字头的字与形近字比较组词中学习借助形旁区分形近字,加强对汉字表意的理解,从而培植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2、了解傣家人的生活,能通顺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二、教学重难点:积累一个常用偏旁,从带竹子头的字和形近字比较组词体会汉字表意的特点。三、教学过程:(一)认“竹”:在世界东方的一个古老的国家里,有一种美丽的汉字,它的每一个字都是一首诗,它的每一个字都是一幅画。你们看,这是一片竹林,这些“竖”是不是很像这一根根竹子?,是每三片每三片地生长,很像汉字里的“个”字,因为竹与竹之间是根连着根,肩并着肩,所以竹子常象征着团结。又因为竹子的“竹”与祝福的“祝”谐音,所以竹子又有了祝愿、祝福的意思。。竹先写一撇,一短横,然后在横上写一直竖,再写一撇一短横,注意这一短横要稍比左边的横长一些,最后在横的中间起笔写一个竖钩。生:看老师在黑板上写,书空一遍,再在书上描一遍。(二)介绍竹子用途和傣族,导入课文。1、竹子全身都是宝,它可以做好多东西呢!快想想,你看到过竹子做的东西吗?2、带入竹乡,导入课文。(师:在我国云南有一个少数民族——傣族,他们的生活就与竹子息息相关。你看,他们跳竹竿舞、孔雀舞,穿艳丽的服服装,吃竹筒饭,住竹楼。他们生活的这个地方,到处都是竹子,那真是竹连竹,山连山,满眼的青翠。让我们一同走进竹乡,去感受傣家人和我们不一样的生活。(板书课题)请同学们齐读课题)(三)读文识字,体会诗意。出示自学生字提示,学习生字。1、自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再用你喜欢的方式解决不会的字。2、听老师读课文。注意听准每个字的字音。3、同桌互相读课文,如果他读得好,你就竖起大姆指夸夸他,如果他哪个地方读的不好,你就指出来,帮他读好。4、指几名同学读。其他同学当小评委认真听,听听他字音读得是否准确。5、你发现了吗?这首诗歌里还藏着许多竹子做的东西呢?睁大眼睛,赶快到书上把它们找到,圈出来。5、汇报(竹楼、篱笆、彩笔、风筝、箩筐、笛子、竹筒饭)6、读词语,看谁读得既清楚又响亮。7、这些词语里面,你有哪个词不明白,可以提出来。并通过图片帮助学生理解。(笛子),仔细观察这个笛字,它的上面是一个竹字头,下面是一个由字,就说明它是一种由竹做的乐器,它所吹奏的声音特别的优美,现在老师就给你听一听,除了笛子之外,还有象古筝、笙、排箫这些由竹制成的乐器,吹奏的声音都很美妙,人们统称它们为丝竹。8、同学们看这些红色的字词(带竹字头的字)它们都有什么?它们与竹子有什么关系呢?(明确:带竹字头的字多与竹子有关。)9、下面,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些词语,认识这些词语的同学可以站起来大声地读叫出它们的名字。10、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带有这些词语的句子。(1)自己试读;(2)同桌互相读一读;(3)指名读;(4)自己再美美地读。111、谁来说一说傣家人的生活与我们有哪些不一样?应该怎样读呢?齐读课文最后两行。12、请你把对竹乡的喜爱之情融入
竹乡之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