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 争鸣· 特约主持袁湛江
●经典是一个民族或几个民族长期以来决定阅读的书籍,是世世代代的
出于不同的理由,以先期的热情和神秘的忠诚阅读的书。——博尔赫斯
●语文教师要引领学生步入经典,首先自己要阅读经典,要与学生努力
形成“共生”效应。其次,教师还要重读,反复读,惟其如此,才能真正读
懂,才能在教师的重读与学生的初读之间找到切入点,从而继承与发扬民族
文化,提升精神境界。
本期我们编发浙江宁波万里国际学校中学袁湛江、邓彤、桂维诚,浙江
宁波效实中学郑素芳以及浙江余姚高风中学黄文杰等老师关于经典阅读的一
次对话,希望能引起广大语文同人的思考。
袁湛江:经典作品的阅读教学一直是中学语文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不二法门。
教学的重点。其实也是难点。今天我们围绕经典作袁湛江:还有一点考虑,就是中学语文教学
品的阅读教学来讨论。我们选择一个小的切入点: 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语文教师对经典作品不断地重
谈谈重读经典这个话题。读就会有不断的发现。我们中学语文教师对许多经
郑素芳:先请袁老师讲一讲为什么要选择“重典作品的初次阅读并不是做了教师以后,而是在做
读经典”这个话题。学生的时候,那么,当我们做了教师以后再来读这
袁湛江:源于我们对经典作品的基本理解。经些作品,感受会发生很大变化;刚做教师跟做了十
典,一定是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可以跨越民族和年、二十年教师阅读同一经典作品的感受又有不
文化领域的作品。丰富的内涵以及作家的模糊处理同。我们如何将这些新的发现和感悟变成学生初读
赋予其“说不尽”的主题。而且很多经典作品在不经典的一种资源,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大家先集中
同的时代、不同的情景下阅读会带给人们不同的启到一个问题上:在重读经典作品的时候你们有什么
示和回味。所以对语文教师来说,重读经典不仅是感受,最好结合具体作品谈谈。
必要的,而且是必需的。黄文杰:重读经典。我们意在突破主题先行的
桂维诚:重读经典是对本民族文化的深刻认观点的束缚,突破教学方式过于技术化的束缚,突
同,是一个人能够与商业社会保持一定距离而不致破以教代学、以本为本的程式的束缚,还以阅读原
完全陷入其中的基本保证。这一方面是个体通过文态。重读经典,不仅是对经典本身的深入探究,同
化进行群体认同的过程,另一方面也是文化借助个时也是重构教学策略,使其过程与方法激起学生阅
体得以实现、延续甚至进一步深化其自身的契机。读的兴趣、质疑的热情,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和能
一种文化如果要绵延不绝地存在下去。少不了一代力、思维的深度。有这两者为基础,即使是对《祝
又一代人的用心继承与精心发扬,因此重读经典不福》这样的短小经典也能找到常读常新、常教常新
仅是个体提升精神状态的需要,也是个体进行民族的教学快乐,比如有人读出祥林嫂是一个没有春天
认同的责任所在。关于生死、爱憎、美丑、善恶的的女人,有人读出社会的冷漠,有人寻找祥林嫂的
题材既是文学作品写不尽的宏大母题。也是人类对微笑,有人回味五处有关钱的描写,等等。
自身命运世代深思省察的永恒命题,所以读经典一袁湛江:你说的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
定会常读常新,魅力无穷。姆雷特”吗
邓彤:重读、再三读、反复读是走进经典的唯黄文杰:不
重读经典——关于经典阅读的对话.pdf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