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依据。: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订、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最佳社会效益。:统一、简化、选优、协调。:简化、统一化、系列化、通用化、组合化等。:在一定范围内缩减对象(事物)的类型数目,使之在既定时间内足以满足一般需要的标准化形式。:把同类事物两种以上的表现形态归并为一种或限定在一个范围内的标准化形式。统一化的一般原则是:适时原则、适度原则、等效原则、先进性原则。:对同一类产品中一组产品同时进行标准化的一种形式。是标准化的高级形式。:产品基本性能或基本技术特征的标志,是选择或确定产品功能范围、规格尺寸的基本依据。:同一类型不同规格,或不同类型产品和装备中结构相近似的零部件,经过统一后可彼此互换的标准化形式。通用化要以互换性为基础,分为功能互换性、尺寸互换性。:按照标准化的原则,设计并制造出若干组通用性较强的单元,根据需要拼合成不同用途的物品的一种标准化形式。:借助某种手段或方法,对成品、半成品或原材料的质量特性进行测定,并将测定结果同规定的质量标准作比较,从而判断其是否合格的过程。:按主体分为自检、互检和专检;按特征分为预先检验、中间检验、最后检验,固定检验、流动检验,全数检验、抽样检验,首件检验、统计检验等;按目的分为出厂检验、型式检。:指挥、协调和执行生产总体的运动所产生的职能。:管理机构为行使其管理职能而制定的具有特定管理功能的标准。:对管理对象和过程行使计划、组织、监督、指挥、调节、控制等职能。:以制订、贯彻管理标准为主要内容的全部活动过程。它是企业标准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管理标准系统是企业标准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为实现整个工作过程协调,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对各个岗位工作制订的标准。这里的“工作”,不仅包括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活动,也包括为生产过程服务,对生产过程进行管理的其他各项活动,其范围不局限于企业,也包括公共事业乃至政府机构。:最终目标是实现整个工作过程的协调,促进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提高。:岗位目标(工作内容、任务);工作程序、工作方法;业务分工与业务联系(信息传递)方式;职责、权限;质量要求与定额;对岗位人员的基本技能要求;检查、考核办法。:国际标准化组织成立于1947年2月23日,其前身为国家标准化协会国际联合会(ISA)和联合国际标准协调委员会()。: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测量。计量与一般测量相比有更严格要求,如应采用法定计量单位、必须使用检定合格的计量器具、取得的量值可以溯源到计量基准、环境条件符合有关检定规程要求、操作者应受过培训考核具有检定员证书等。:有关测量知识领域的一门学科。其研究领域有:计量单位、计量基准和标准的建立、复现、维护和保存;量值传递的方法;各种测量方法和应用;测量误差理论及测量结果处理方法;计量法制和管理;计量器具的性能评定、检定和使用;物理常量、常数的测定;标准物质的特性测定;操作者计量能力的培养和考核方法等。:现象、物体或物质可定性区别和定量确定的一种属性。:由数值和计量单位的乘积所表示的量的大小。:为评定计量器具的计量特性,确定其是否符合法定要求所进行的全部工作。计量检定的对象是计量器具(包括标准物质)。目的是确保量值的统一,确保量值的溯源性。结论是要确定该计量器具是否合格,即新制的可否出厂,使用中的可否使用。其具有法制性。: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计量器具示值误差的一组操作。是检定工作的一部分。:能用以直接或间接测出被测对象量值的装置、仪器仪表、器具和用于统一量值的标准物质,包括计量基准、计量标准、工作计量器具。具有以下特点:用于测量、目的是为确定被测对象的量值、本身是一种技术装置。:按结构特点分为量具、计量仪器仪表、计量装置。按计量学用途分为计量基准、计量标准、工作用计量器具。:指“以固定形式复现量值的计量器具”。“将被测的量转换成可直接观测的指示值或等效信息的计量器具”。“为确定被测量值所必须的计量器具和辅助设备的总体”(即组合)。:用以复现和保存计量单位量值,经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作为统一全国量值最高依据的计量器具。计量基准又分为国家基准、副基准和工作基准。国家基准
《技术监督与管理》笔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