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7 卷心理学探新 200 7 年
总第 101 期 PS Y C H O L O G IC A L E X PL O R A n 0 N 第 1 期
家庭教养方式对男性罪犯犯罪性获得的影响
甘霖王志庆
〔 341 《X托))
摘要:该研究对粉州监狱成年男性服刑人员进行父母教养方式(EM BU) 问卷的测试。结果
表明,家庭教方式是犯罪倾向性获得的心理机制,影响着个体认知图式的形成,对犯罪性获得产生
普遮性的影响;影响犯罪的严重程度;父亲因子更多在一般犯罪性层面发挥作用,而母亲因子会影
响犯罪的特殊倾向;家庭结构因素要通过家庭功能因素对犯罪发生作用。结论是:不良的教养方
式对犯罪性的获得产生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家庭教养方式;环境;犯罪性获得;影响;服刑人员
中图分类号:B8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 3 一5l84( 2(X) 7》01 一00 85 一肠
1 引言类型罪犯)的实证基础上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目
犯罪性是个体发生犯罪行为的倾向性,是个体前我国监狱系统正在利用心理学的原理、方法对犯
在一定的情境或条件下会反复表现出来的特征或特罪改造进行改革,如何科学认识犯罪的原因,对犯罪
质,既体现在行为层面也包括个体的内部构建;既在的矫治和预防都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经
意识层面上也在潜意识层面上,是犯罪行为发生的检索中文期刊网近 10 年来从家庭教养方式人手系
主体因素。影响犯罪性获得的原因有很多,如社会统地探讨犯罪的原因的论文少见发表,原因可能是
文化、政治经济背景、学校、亚文化群体等等。家庭获取罪犯样本的数据有困难。
因素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最具影响的环境结构因 2 研究方法
素,它包括家庭结构因素、家庭功能因素和家庭行为 对象
因素。家庭教养方式能同时在功能因素和行为因素犯罪组被试为江西赣州监狱成年男性服刑人员
两个层面上对个体的自我的构建产生深刻的影响。 66 3 名。服刑人员年龄为 31 ,14 岁。无期徒
父母的教养方式与犯罪性是什么样的关系? 对犯罪刑服刑人员 152 人,占总服刑人数的 16 .3% ;死刑服
性的获得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什么性质的影响? 不刑人员 93 人,占总服刑人数的 9 .9% ;有期徒刑服
同的教养方式和类型犯罪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母刑人员418 人,刑期为 一20 年( 年);
亲因子与父亲因子在功能上是否相同? 长期以来, 来自城镇的服刑人员有 199 名,占服刑人员总数的
我国对犯罪领域的探讨主要集中在犯罪行为本身, 30 .02 % ;来自农村的服刑人员有 464 名,占服刑人
而对“犯罪人”关注不够;注意反社会意识与犯罪之员总数的 69 .89 % ;16 岁前有非父母抚养经历的有
间的联系,而对非反社会意识与犯罪之间的联系注 160 人,占总服刑人员的 24 .13 % ;一直由父母抚养
意不够;注意意识层面的联系而对潜意识层面注意的服刑人员 503 人,占总服刑人员的75 .87 % 。被试
不够。文章在有一个相对较大的样本(663 名不同及父母的文化程度如表 1 所示。
表 1 被试及父母的文化程度
家庭教养方式对男性罪犯犯罪性获得的影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