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表索引
表 1-1 中国女子柔道队参加四届奥运会成绩统计表⋯⋯⋯⋯⋯⋯⋯⋯⋯⋯ 15
表 2-1 访谈专家基本情况(N=16) ⋯⋯⋯⋯⋯⋯⋯⋯⋯⋯⋯⋯⋯⋯⋯⋯ 17
表 2-2 问卷调查主要对象的基本信息⋯⋯⋯⋯⋯⋯⋯⋯⋯⋯⋯⋯⋯⋯⋯⋯ 18
表 2-3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的情况表⋯⋯⋯⋯⋯⋯⋯⋯⋯⋯⋯⋯⋯⋯⋯⋯ 20
表 3-1 柔道投技技术分类表⋯⋯⋯⋯⋯⋯⋯⋯⋯⋯⋯⋯⋯⋯⋯⋯⋯⋯⋯⋯ 23
表 3-2 固技技术分类表⋯⋯⋯⋯⋯⋯⋯⋯⋯⋯⋯⋯⋯⋯⋯⋯⋯⋯⋯⋯ 23
表 3-3 当身技技术分类表⋯⋯⋯⋯⋯⋯⋯⋯⋯⋯⋯⋯⋯⋯⋯⋯⋯⋯⋯⋯ 23
表 3-4 雅典奥运会各国柔道奖牌分布统计表⋯⋯⋯⋯⋯⋯⋯⋯⋯⋯⋯⋯⋯⋯ 25
表 3-5 柔道投技技术分类表⋯⋯⋯⋯⋯⋯⋯⋯⋯⋯⋯⋯⋯⋯⋯⋯⋯⋯⋯⋯ 55
表 3-6 第一类双手抓握“把位”类⋯⋯⋯⋯⋯⋯⋯⋯⋯⋯⋯⋯⋯⋯⋯⋯⋯ 56
表 3-7 第二类单手抓握“把位”类⋯⋯⋯⋯⋯⋯⋯⋯⋯⋯⋯⋯⋯⋯⋯⋯⋯ 57
表 3-8 第三类搂抱“把位”类⋯⋯⋯⋯⋯⋯⋯⋯⋯⋯⋯⋯⋯⋯⋯⋯⋯ 57
表 3-9 技术分类问卷发放与回收情况统计表(技术分类) 59
表 3-10 柔道投技技术重新分类方法调查问卷统计表 60
表 3-11 问卷发放与回收情况统计表(技术链) 68
表 3-12 柔道投技技术链设计问题调查问卷统计表 68
表 3-13 问卷发放与回收情况统计表(反攻技术) 81
表 3-14 柔道投技技术反攻方法调查问卷统计表 81
表 3-15 唐琳 2000 年 1 月 6 日的基础力量测验成绩⋯⋯⋯⋯⋯⋯⋯⋯⋯⋯ 83
表 3-16 对七名奥运会冠军和世界冠军的共同点的比较⋯⋯⋯⋯⋯⋯⋯⋯⋯⋯ 84
9
附件
附件 1: 调查问卷
问卷
问卷
问卷
附件 2: 近四届奥运会各国奖牌分布统计表
巴塞罗那奥运会各国柔道奖牌分布统计表
亚特兰大奥运会各国柔道奖牌分布统计表
悉尼奥运会各国柔道奖牌分布统计表
雅典奥运会各国柔道奖牌分布统计表
附件 3: 中国柔道运动员雅典奥运会比赛成绩统计表
附件 4: 亚洲比赛成绩统计表
2002 年亚运会中国女子柔道队比赛成绩统计表
2003 年世锦赛暨奥运会资格赛中国女子柔道队比赛成绩表
2003 年亚洲柔道锦标赛中国女子柔道队比赛成绩统计表
雅典奥运会亚洲地区资格积分统计表
10
中国柔道运动实战技术训练理论与方法研究
摘要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资料查询、训练比赛过程分析、专家访谈、问卷调查、国内外著名
柔道运动员个案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发现柔道运动技术
的发展趋势具有如下特点:柔道比赛中进攻技术向直接化、多元化、技术链的方向发展;柔
道技术的成功对于力量和速度的依赖性加大;柔道技术的“不规范”程度加大。
2. 专项力量是柔道实战技术训练的基础、专项速度是柔道实战技术训练的关键专项耐
力是柔道实战技术成功的保障、专项判断能力是柔道实战技术成功的重要砝码、专项反应是
柔道实战技术成功的必要条件、专项灵敏是柔道实战技术成功的重要因素、专项智能的开发
是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重要环节。
3. 柔道运动员在实战中使用柔道技术进攻时,必须具备以下几种条件之一才能施技成
功:进攻技术的速度超过对方的防守速度、进攻技术的力量超过对方的抵抗力和破坏力的力
量、准确地把握住进攻的时机、让对手无法了解自己的进攻意图、让对方对自己的进攻技术
造成判断上的失误等五种情况。
4. 柔道实战技术训练的基本原则包括从实战比赛出发的原则、多年系统训练的原则、
循序渐进的训练原则、从非对抗性向对抗性训练的原则、因人而异,区别对待原则、一般训
练同专项训练相结合的原则。
5. 把位抓握与柔道投技技术的重新分类。由于柔道运动员在学习柔道技术的过程中容
易掌握“同一把位”类别的柔道技术群,按把位抓握对柔道投技技术进行重新分类,可以缩
短投技技术训练的时间,同时便于组织投技连络进攻技术链和开发运动员的比赛思路。本研
究中将柔道投技技术按照新的分类方法分成三大类别,共十五小类。
6.
中国柔道运动实战技术训练理论和方法的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