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人民银行财务管理:特点、现状与完善之策时间:2013-04-15 00:00:00 来源: 2013 年 2 期 作者:尹山红摘要:财务管理是人民银行业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规范、严格、安全的财务管理是人民银行依法高效履职的重要保障。但在实践中,财务管理存在成本意识淡薄、管理职能滞后、风险隐患大和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亟需从体制和制度上加以完善。关键词:人民银行;财务管理近年来,我国金融机构加大了财务管理的力度,中国人民银行的财务管理工作也越来越规范,财务管理体制经历多次变革,最终形成了当前的预算制、全账户指标管理体制。这种财务管理体制对人民银行更好地履行中央银行职能,保证各项业务工作的开展以及节约费用开支等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人民银行具有不同于其他银行的职能特点,加上在财务预算体制上高度的独立性,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亟待完善。一、基层人民银行财务管理的特点按照《中国人民银行法》及相关制度的规定,人民银行财务实行的是“统一领导、预算管理、分级核算、统负盈亏”的财务管理体制。作为人民银行的基层分支机构,其财务管理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对管理类费用支出实行因素全额测算的预算编制方式根据基层人民银行的工作职责和业务范围,财务预算编制的项目主要为管理类的费用支出,包括人员、公用及部分行政事业项目,而作为人民银行在执行货币政策、运用货币政策工具的各项收支未纳人基层人民银行预算编制,在编制方式上,根据国家的有关政策以及人民银行的机构、人员、业务发展和基建情况,按照因素全额测算编制。(二)具有较强的约束性基层人民银行的财务预算作为人民银行部门预算的组成部分,通过编制上报、核批下达,将当年的预算资金通过指标的形式落实在具体的支出项目上,原则上不作调整,改变了原来预算执行中,先有资金再确定项目的情况,这进一步强化了预算约束力,增强了预算执行的计划性和严肃性。(三)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基层人民银行的各项财务收入、财务支出实行各自独立的会计核算,财务收入根据规定分别列人有关收入项目,不得冲抵支出项目。对于预算外资金范围的收入须纳入财政专户管理,不能作为财务收入直接使用。二、基层人民银行财务管理的现状独立的财务管理制度在一定时期内对中国人民银行财务预算的规范管理和执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进程的加快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推进,独立预算管理体制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形势,出现了各种财务漏洞,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成本控制观念淡薄独立预算管理制度对基层人民银行的尽职履责曾经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也正是由于脱离了地方的干预和调节,其成本控制观念薄弱,不能进行有效的财务核算和管理。人民银行作为中央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节宏观经济的重要机构,也存在着实施货币政策的有关成本,如各种利息、费用开支等等。然而,当前人民银行的财务管理水平较低,成本控制观念较弱,很少进行财务投入水平与货币政策、金融监管目标相配比的绩效考评和经济分析,因此,人民银行无法定量分析区域货币政策的效果、传统效率等。这样,一方面使得人民银行货币和金融政策无相关的指标作为参考和依据,容易造成决策失误。另一方面,由于人民银行财务管理意识淡薄,相关的现代管理会计、责任会计等先进的财务管理理念和方法无法应用到人民银行的财务管理实践中,使得浪费严重和费用短缺并存的结构性矛盾
基层人民银行财务管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