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诗般的战争:汉尼拔血战古罗马[下]编者按:汉尼拔,一个军事天才,他率领士兵在罗马领土上驰骋十几年,但最终还是输给了罗马军队。昨天转载了《史诗般的战争:汉尼拔血战古罗马(上)》,今天继续转载下篇,让我们一起寻找汉尼拔战败的原因。一、罗马人的斗志被唤起汉尼拔坎尼战役后,汉尼拔的原定计划似乎接近成功了,胜利女神正在向他招手,彻底打败罗马人似乎只是时间问题了。汉尼拔在军事上和政治上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军事上,他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仅用4场战斗使给予罗马人空前未有的重创,消灭了与他作战的三支罗马大军。政治上,包括希腊城邦在内的南意大利以及西西里的叙拉古人都背弃罗马,投靠了他。意大利南部只有几个拉丁城邦还在与他对抗。汉尼拔还派信使到马其顿,和马其顿国王结成反罗马的同盟。但是,坎尼之战的失败并没有打倒不屈的罗马人,却激发了罗马人更顽强的斗志。罗马军队的士气仍然高涨。南部的许多城市虽离罗马而去,卡普亚、塔林敦、叙拉古等也都先后投向了汉尼拔,中部意大利对罗马的忠诚却并没有因罗马的一而再、再而三的失败有丝毫的动摇,罗马组织的坚固性、民族的团结性经受住了坎尼失败的考验。更重要的是,罗马从坎尼的失败中吸取了教训,费边的战略得到了正确的评价而被重新采用了。罗马不仅重新征召起一支新的大军。这支军队人数上仍然多于迦太基人。这支新的大军,吸取了以前的经验教训尽量避免和汉尼拔决战,并分成一些较小的战斗单位,牵制和骚扰迦太基人,同时,逐个围困反叛的盟邦。罗马人的战略战术是正确的、有效的。在外交上,罗马人显示了成熟老练的一面,他们和希腊人结盟,导致希腊出现了反马其顿的暴动,从而阻碍了汉尼拔的盟友马其顿国王腓力五世向汉尼拔提供援助。在投靠汉尼拔的卡普亚、叙拉古和塔林敦诸城市遭罗马围攻时,汉尼拔没有分兵救援,而是采取围魏救赵的办法,进军罗马,他的尖刀兵甚至爬上了罗马的城门,他自己也骑在马上,绕着罗马人时刻警戒守卫着的罗马城墙,寻找攻城的良策,但最终他还是无法攻下这座骄傲的、不屈的伟大城市,无功而返。而被罗马人围攻的诸城市却因得不到汉尼拔的支援,一个接一个地被罗马人又夺回去了。叙拉古在公元前212年被罗马人攻占,阿基米德发明的优良装备也没能阻挡住罗马人。意大利的第二大城市卡普亚,一度是汉尼拔的重要军事据点,也在公元前211年被罗马人收复,塔林敦则在公元前209年被罗马人攻占。二、陷入孤立的汉尼拔斯奇比奥(或译作“大西庇阿”头像)汉尼拔开始意识到,靠他个人的力量无法获得最后的胜利,与他对抗的是动员起来了的整个罗马。没有强大的外援,他们有限的兵力不可能实现他在意大利消灭罗马的愿望。可是,令他失望的是,最可能给他援助的马其顿己无力给他实质性的援助了。如果他真能得到地中海另一强国马其顿的强有力的援助,彻底打败罗马不是不可能的,不过,那样,世界历史就要重写了。没有罗马帝国的地中海不知会是什么样子。亚历山大大帝的后继者们并没有看到迦太基与罗马争雄的世界意义,也不知这场战争实际上也在决定他们将来的命运。汉尼拔也很少能得到来自非洲本国的有力援助,这是汉尼拔的不幸。迦太基并不像罗马那样团结一致,迦太基内部两派争权夺利的斗争十分激烈。当权的一派根本不支持汉尼拔。汉尼拔基本上是孤军作战,他惟一可以寄寓希望的援兵来自西班牙,来自昔日由他统治而今由他弟弟哈兹德鲁珀尔-巴尔卡统治的西班牙,这最后的惟一希望最后也破灭了。
史诗般的战争:汉尼拔血战古罗马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