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90后”贫困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思考.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90后”贫困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思考摘要:当前,贫困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加强高校贫困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对于强化感恩意识、营造感恩教育环境、构建和谐校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90后”贫困大学生的特点及感恩意识的现状着手,分析了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基于工作实践思考如何对贫困生实施感恩教育。关键词:“90后”贫困生;感恩教育;道德素养;情操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6-0087-02 当前,“90后”已成为高校在校大学生的主体,“90后”贫困生作为其中的经济弱势群体,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注越来越多,绿色通道、各项奖助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等可以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在贫困生中涌现出了一大批自强不息、勇于担当、乐观积极、品学兼优的优秀学生,但是,不可否认,一些受助学生出现了不知恩、不感恩的现象,表现在实际中的感恩行动更少。因此,高校在开展资助工作时,要加强感恩教育,这对于完善资助工作、培养贫困大学生与人为善的道德品质和回馈社会的责任意识有着重要意义。一、“90后”贫困大学生的特点、感恩意识现状经济高速发展、信息化、多元化的时代使得“90后”贫困大学生与其他学生一样,心中萌生了强烈的欲望,希望拥有较好的生活和学习条件;但家庭经济拮据无法满足他们对新鲜事物的追求,反而助长了他们矛盾的心理,对外界的资助和帮扶不能抱以正常的心态,导致行为偏差。现实生活中,“90后”贫困大学生的自尊心很强,极希望得到社会和他人的资助;但又表现出对现实的无奈和愤愤不平,表现出过分的自卑、敏感、焦虑以及依赖性。许多受资助大学生一方面需要社会多方面的资助来缓解经济压力,但在接受过资助后又表现出一定的“冷漠”:不仅缺乏感恩意识,更没有感恩的实际行动。这其中,一部分学生并非不想感恩,而是不知道如何感恩;一部分学生是不愿意甚至根本不想感恩。更有甚者,不能正确看待贫困,盲目攀比,向父母提出过分的物质要求;不念及父母的养育之恩,反而将经济拮据的责任归于父母的无能,这类学生虽比例较小,但也不容忽视。以上种种不知恩、不感恩的现象严重影响到了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给高校育人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教育贫困生如何看待并传递这份关怀和爱心尤为重要。二、“90后”贫困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分析 1.“90后”贫困大学生消极的心理特点。因家庭经济困难,“90后”贫困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压力指数显著高于一般学生,而他们的心理适应水平普遍低于一般学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自卑和无望感强烈,很多贫困大学生表面上很自强,但事实上内心很脆弱、很自卑、自我否定、抑郁孤独、消极、逃避、无助;二是人际交往困难,因为自卑与自尊难以平衡,致使他们有渴望融入集体的愿望,但又觉得别人的资助只是出于同情和怜悯,导致他们难以合群;三是身心难以平衡,身心状况欠佳。经济压力带来的不仅是心理上过于紧张,而且在生理上欠佳,使得身心发展严重受挫,对他人的善举失去了应有的反应。 。多年来,国家和高校一直致力于制定和完善高校贫困大学生的资助政策和措施,建立起了较为完备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但在实际开展贫困生的资助工作时也出现一些问题,如将大量的精力放在了确保资助的公平、公正、公开上,而对资助之后的工作不到位、不及时;同时,在落实各项资助政策时,重物质轻

“90后”贫困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思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lxydx666
  • 文件大小49 KB
  • 时间2019-09-18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