碾子镇强兴生态养殖有限公司年出栏 2800头生猪养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 项目概要:碾子镇强兴生猪养殖有限公司简介:猪场以生产绿色、环保食品为主题,追赶时代潮流、顺应消费需求,做集约生产、零排放无污染、自繁自养一体的现代化绿色环保养殖生产企业。 项目名称: 项目地点: 项目性质: 建设单位: 项目的主管部门: 项目的技术负责单位及负责人:技术负责单位:镇巴县强兴生态养殖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马孝顺。 项目设想概述碾子镇位于镇巴县东北部,由原后河、新庙、碾子三个乡合并而成,距县城 104 公里,东邻汉阴县双坪镇,西接本县巴庙镇,南依紫阳县东木镇,北靠西乡县两河口镇,处于“一脚踏四县”的特殊地理位置,总面积 平方公里,最低海拔 540 米。全镇现辖 13 个村 1 个社区居委 62 个村民小组3024 户 10666 人,是一个素有“鱼米之乡”之称的农业城镇。由于环境优越、气候适宜,碾子镇的种植、养殖产品一直以品质优、品种好而享有盛誉,其中生猪饲养是碾子镇农业支柱产业之一。目前,生猪养殖正处在一个由传统养殖向现代养殖转型的过程中,规模化养殖得到较快发展。随着生猪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原本潜在的由生猪养殖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显现,并且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而亦发突显。养殖环境污染的治理已纳入政府工作议程。本项目的实施对实现生猪产业与环境保护发展共赢,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项目计划建成饲养可繁母猪 150 头,常年存栏 1355 头生猪,可年向生猪市场提供商品肥猪 2800 头,并向种植业提供有机肥 1167 吨,预计实现产值 501 万元,除去成本费用 369 万元,可获纯利润 132 万元。投资回收期 3-4年(含建设期)。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 项目区概况碾子镇在 1996 年撤区建镇时由原碾子、后河、新庙三乡合并而成,位于县境东北角,距县城 104 公里处。东邻汉阴县双坪乡,西接本县巴庙镇,南依紫阳县燎原乡,北靠西乡县两河口镇,位于一脚踏四县的特殊地理位置,地势西高东低,最高海拔 1280 米,最低海拔 540 米,总面积 平方公里,辖14 个行政村 62 个村民小组,3088 户 12059 人。耕地总面积16722 亩,其中:水田 5246 亩。累计实施退耕还林 亩,森林覆盖率达 75%。境内有悠久历史曾被誉为“小汉口”的古老重镇---碾子老街,随沟而建,木架四合院分列两边,石板条铺成的石街、石级梯次而上,全长近千米。清朝年间所建的贞洁牌坊、汤家祠堂、蒋家老房子四合大院等遗迹依在。辖区有驻镇单位 16 个。通往毗邻四乡镇的“十”字型公路主干线贯穿全境,全部硬化,镇政府驻地中坝集镇实现水、电、路、讯、光纤电视、互联网络“六通”。 项目建设的背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把加快发展畜牧业和注重提高畜牧业质量、安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提出重点抓好畜牧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和标准化规模养殖建设,加强基础设施的配套完善,推动畜牧业生产方式的根本性转变,示范带动畜牧业生产的标准化、清洁化和产业化经营,促进畜牧业改善养殖生产环境和提高技术水平,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目前,生猪养殖正处在一个由传统养殖向现代养殖转型的过程中,规模化养殖得到较快发展。随着生猪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原本潜在的由生猪养殖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显现,并且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而亦发突显。养殖环境污染的治理已纳入政府工作议程。近年来,各级政府为促进生猪产业健康发展,遏制规模养殖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已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并取得明显成效。一是从政策上加以引导和扶持。2007 年以来,国家、省、市相继制定出台了《生猪标准化养殖场(小区)建设标准》,对养殖场区的场址选择、场区内规划、生产区内的防疫消毒设施、病死畜禽和粪便污水无害化处理设施、引种隔离区等做出了具体规定。实施要求建设内容主要就是防疫设施和粪污处理设施。2001年 3 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还出台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建设集约生产、零排放无污染、自繁自养一体的现代化绿色环保养殖生产企业对实现生猪产业与环境保护发展共赢,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根据养猪业可持续发展的 现实要求和中央、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稳定发展生猪生产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要求,紧密结合漳州市实际,依靠碾子镇现有的养殖基础和资源优势,充分生态养殖的引领
养猪场可行性研究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