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达沃斯小镇——贵阳·朱昌"生态文明新型城镇"规划探索
项目背景
2013年7月19日,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隆重开幕,将中国生态文建设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贵阳市百花湖畔的朱昌镇作为这一论坛的永久会址,打造“生态文明先行实践区”,将承载新时代的重大使命,开启创新追求生态文明中国梦的脚步,其规划和建设对于我国生态城镇的发展极具示范意义。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作为此项目的规划设计单位,深感意义重大。在此项目中我们对国际、国内的生态城镇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研究,并结合场地现有的生态条件分析,提出了朱昌生态文明城镇规划的分析逻辑,本文将对这一规划模式进行解析,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为中国生态城镇规划提供有建设意义的参考和借鉴。
朱昌镇位于贵阳市西部的水源保护地——百花湖东岸, 百花山脉横卧于贵阳市主城区和朱昌之间,区域整体生态环境良好,具有喀斯特地貌的丘陵遍布区域、森林茂密(森林覆盖率40%以上)、湿地环绕、人文底蕴深厚、地形复杂、生态敏感性高(图1)。本次规划以朱昌镇主城区为主,南北沿百花湖8公里,,涉及7个行政村,。如何基于高生态敏感区的现状(图2),建设具有的且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是本项目的难点,据此绿维创景提出了生态城市规划的五部曲模式。
项目电子沙盘展示,详见:“中国·朱昌生态文明先行实践区规划设计”电子沙盘
图1 生态敏感性分析图2 现状分析图
生态目标之曲
构建生态城镇指标体系,确定生态城市规划目标
规划初期,我们对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规划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发现国内外对生态城市的有关概念、内涵及规划技术手段等尚未达成共识,还未形成统一的生态城市指标体系,生态城市建设缺乏示范指引。因此如何构建一套科学、合理、操作性强、具有权威性的生态城市指标体系是朱昌承载生态城镇建设的使命之一。
通过对国内外生态城市案例的研究和总结,生态城市指标体系构建主要有三类方法:第一类是通过对城市自然、经济、社会三个子系统的分析,将指标体系分为自然生态指标、经济生态指标和社会生态指标;第二类是基于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分析,从城市生态
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协调度三方面建立生态城市指标体系;第三类是根据《深圳宣言》从生态安全、生态卫生、生态产业、生态景观、生态意识培养五个层面建立指标体系。其中第一类研究方法较为常见,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因此,绿维创景在规划时也从自然、经济、社会三个子系统进行考虑,结合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指标体系和国内外的案例,提出通过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规划、生态建筑、基础设施、民生改善及人文生态七大路径进行朱昌生态城镇指标体系的构建,并分为110项分项指标,生态城市指标体系(部分)见附表。
本指标体系是基于朱昌当地的生活水平以及独特的山脉和水体条件,结合朱昌新城的生态文明、休闲度假及生态宜居的定位,以塑造具有本土特色和当地生态特质的城市空间为目标提出的,具有很强的地方性特征;同时朱昌新城又要承载生态文明示范作用,因此其中众多指标超越全国生态城市标准,如中水回用率、清洁能源利用率、绿色建筑比例等生态技术指标均为100%,标准极高。另外本指标体系是结合国内外案例提出的,体系中的三个子系统和七大路径,又适用于未来其他新城,具有可复制性。
生态构建之曲
尊重原有生态基底,通过生态修复、生态建设,重构朱昌生态新格局,落实生态指标,实现朱昌城市的生态低碳可持续发展
从场地自然生态条件入手,通过对森林、农田、水系、湿地、道路、村庄、山体、沟谷等生态斑块分析(图3),高程、坡度、坡向等垂直方向分析和动物迁徙廊道、大气廊道、水廊道等的分析(图4)及生态敏感性分析(图2),形成三大基质(湖体—山前平原—山地)、三大廊道(生物廊道、大气廊道、水文廊道)、多斑块的生态安全格局;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生态空间管制分析(图5),分离出生态保护区,生态缓冲区
及引导建设区,从而得出朱昌新镇的总体生态框架,并估算出生态容量,以此为限值,落实城市规划指标。
图3 各生态因子叠加分析及斑块布局图
图4 廊道叠加分析和生态廊道格局图
图5 生态空间管制分析图
在确立场地生态框架的基础上,提出规划区的生态修复区、生态重建区等重点区域,并选择进入基地的关键交通路径,沿路径设置主要公共服务设施,形成一横一纵带的基本结构(图6)。
以生态环境框架为基础,通过绿廊与水系增加百花湖与周围山体的公共空间联系,强调用地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图7)。
以公共开放空间系统为骨架,将各发展主题契入用地,形成用地功能分布整体格局(图8),并进一步细化落实公共服务配套和休闲配套设施,形成功能、用地、生态三者有机组合的朱昌生态新城(图9)。
图6 关键交通路径图 图7 廊道规划图8 用地功能分布格局图
图9
中国的达沃斯小镇——贵阳·朱昌生态文明新型城镇规划探索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