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国画笔墨的继承.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中国画笔墨的继承【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国画的笔墨运用继承,叙述了个人对中国画笔墨运用的认识,以及历代中国画大师中国画笔墨的运用继承。【关键词】笔墨传情传统和继承诗情画意【中图分类号】J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5-0117-02 文人画重视文化修养,重视主观意趣的表达,注重笔墨书法因素及特定的艺术形式的追求。画作追求诗情画意。诗、书、画并存。笔墨的运用极为讲究,重视构成艺术形象的主观意识,强调诗情画意,在绘画中表现一种超凡脱俗的带趣味的情怀思绪,强调艺术形象的内心根据,重意趣,不把笔墨花费在罗列“田园将芜”、“三经就荒,扮菊犹存”的表面现象上,而把精力集中于“临清流而赋诗”的意态,笔墨讲究,不饰累赘,用笔精炼,笔不到意到,让人有无限之遐想,追求表现内容的单纯、完整。形象上鲜明突出,表现手法精炼有力。到了“明四家”,山水更重于笔墨,讲究风格,虽有一定山水根据,但更进一步表达画家的意境,通过山水抒发一定的理想。形式上重水墨,少加淡色浅绛,形成不同面貌;在艺术功能上“写胸中逸气”,此物、此景寓人之心胸,理想“以形写神”,“以气韵求其至,则形似在期间矣”。现代中国画家黄宾虹先生,其作画最大的成就即用墨。黄宾虹先生画山水,可谓“黑、密、厚、重”,在山水画作品中之所以能够表现出“墨墨团中天地宽”,就因为他能善于处理画法,长于笔墨,使实中有虚、虚中有实。在意境方面他善藏善露,达到极高的意境。华而不浮,经久耐看,给人以真挚的启示和更多美的享受。传达出力量、气势、意趣与韵味,“因性之自然,究物之微妙”。古典艺术理论家也很懂得笔墨传情的道理,用他们的话说,就是笔墨风格与操笔者的“胸襟有关”,笔格之高下亦如人品……笔墨虽出于手,实根于心。“鄙吝满怀,安得超逸之致,矜情未释,何来冲穆?”思想上卑鄙恶劣的人不会有高尚的笔墨,思想上矜持拘谨的人也不会有放得开的笔墨,这是从历史上无数画家的艺术实践中所得出来的,所以笔墨的提高又和思想的提高联系在一起。中国画的笔墨与传统的继承分不开,否认传统、另起炉灶是不行的,任何伟大的艺术都不是凭空创造的,而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画的笔墨是历代画家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形成的一套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技巧,又在实践中不断地积累经验,不断地丰富表现能力。中国画的笔墨重视对传统的继承,和中国画特别重视规律、程式有关,古人通过无数生活现象的观察,经过无数次的艺术实践,千锤百炼,创造出各种表现程式,如各种山势石法的规律,各种树叶枝干的规律,远近法的规律,人体的比例,动作的规律,衣褶的规律,各种花、枝、叶、生长状态的规律,鸟兽的动作性情的规律等等。而笔墨正是这些程式及其规律的表现语言。掌握这些笔墨技法,便于我们能够有条理、从容不迫地去表现对象,不被对象所束缚,而是运用规律,发挥想象来创造艺术形象。所以我们对传统的笔墨理解和所下的工夫越深,越利于我们掌握中国画的表现规律,也越利于新的中国画的创作。现代中国画家潘天寿先生有着深厚的传统笔墨的基础,在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和前代画家的渊源关系,但又不是重复前人,却能融会贯通,自成一体。他的笔法得益于书法上“屋漏痕”“折钗股”的手法很多,具有厚重的金石气,硬而健挺,像力刻龟甲那样的意趣和力量。他用笔主张“强其骨”,所以画中主要轮廓的线条都很刚硬,用笔方圆兼施,却具坚劲、挺拔之势

中国画笔墨的继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ying_xiong01
  • 文件大小46 KB
  • 时间2019-09-2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