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5。 f} 心理科学 2003 年第 26 卷第 2 期
数学心理观:21 世纪心理本质观的新解读
严由伟今叶浩生
(欧南师范学院教育系,赣州,341000) ( ,)
1 我国关于心理本质问题的研究已经沉寂许久了。人们对的不懈追求,在于实现科学研究的完美的“量”质统一;不仅
于心理本质问题似乎已经感到一种无奈的澳然。实际上,自如此,我们还在于要求确立主观世界“旦”的普遍原则,在于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我国哲学界域下的反映论仅仅在“形而真正反映出研究心理现象的“心理科学”这样“量与质”辩证
之上’t就其质”的属性做出了定性的概括和描述。面对播要统一的兼具自然与杜会科学属性的“跨界’.学科性质。
不断发展的中国心理科学,面对国际上轰轰烈烈的脑科学、在当代数学心理观的界域里,心理科学在强调心理的质
认知科学、生命科学、智能信息科学所取得的长足进步和半的分析与探索的同时,在方法论上,还强调心理的盘化观念,
硕成果,我们仅仅做出“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的能动反映”承认数学在心理活动的认识、分析和应用中所发挥的重要作
这样的简约描述,已经不能适应我国蓬勃发展的心理科学的用,强调正确的科学的量化工作是数学用之于心理学的根本
务实需要。我们认为,在反映论视界里对心理本质做出“上前提和基本途径。关于这一点,早在 20 世纪 80 年代我国心
之上”学的同时,还必须拓展新的思路,以“形而之中”为视理学界曾经研讨过,并从此迎来了我国实验心理学及心理统
角,探讨“中之中”的学理,正像认识疾病的本质需从疾病本计与测盘学的空前鳌荣。但是,20 年过去了,人们长期仅仅
身出发一样,从心理活动本身之中研究“心理本体”的共同而停留在上述方法论层面上认识心理的本质是不够的。随着
普遍的属性和规律,从实证的界域出发,形成与哲学的界域心理科学及其临近学科群的长足发展,要求人们的数学心理
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心理本质认识观。综观 2 0 多年来心观思想必须在原有观念和认识基础上拥有新的时代内涵,必
理科学及其邻近学科群的新成就,我们发现一种关于心理须从认识论上,明确强调构建人类心理的“扭性本质”的认识
活动的“皿性本质”的认识和观念,已在心理科学的迷宫中显观,强调心理本体的量的属性以及心理本体关于量与云的变
露出方向,其真理性就像座座航标在苍茫的大海中浮现出科化和规律的研究,以推动心理学的“模型数学”研究及其尖端
学的航道。科技应用,以及基础科学界有关数学的‘’主观”原理的开发。
2 人们知道,质与盘是心理活动辩证统一的基本属性。脱有藉于此,数学心理观还要求明确承认心理活动本身“固有
离贵来谈质,质的认识往往难于明晰与深人;离开了质来谈地”存在着量及其量的变化、关系和结构,并且这些变化、关
童,扭则必然显得千涩与抽象。因此,心理活动的“全部本系和结构完全可以得到表征、测量与建模;明确承认这些变
质,’当为质与量的高度统一。具体地说,心理活动的“质”当化关系和结构在理论上完全符合诸如精确理论、模糊理论、
属心理活动的定性因素及其结构、机能或特性;.旦”则为心混池学等数学原理,并构成数学与心理学共同的研究对象!
理活动在质上
数学心理观21世纪心理本质观的新解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