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陶行知读后感(一) 读了《走近陶行知》这本教育著作后,我深深地认识到关注生活教育的重要性。陶行知批评旧教育是教死书,过去的教育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强化了教师中心、课堂中心、书本中心,教师用灌输的方法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书上的知识,使学生远离社会生活,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全新的教育思想,教育是为了生活,离开了生活的改进,教育就失去意义,这就要求教育从课堂中走出来,去关注生活,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从社会中吸取综合的多方面的知识,从而获得思想和精神力量。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不是用一两句话就可以概括的,而我从中学到的,也不是短短一篇文字就可以完全写出的。我想,每个看过这本书的老师,也跟我有一样的体会。现在我就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谈谈自己的体会。一、生活即教育"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陶先生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他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在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里鬼混的人是死人".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必要途径。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做到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教学素材,离开了生活的教学是苍白无力的!"生活化"教学活动,学生既增长了知识,又学会了思考和解决问题,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与实践创新能力。这也是我们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教学目标。二、教学做合一"教学做合一"可以说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教学做合一"的意思就是"先生要照学生学的路子教,学生要照做的路子学".但要真正做到,谈何容易。陶行知提倡"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老师把现成的解决方法直接传授给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过程,组织好,指导学生,使学生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有了这种经验,学生才能自己去探求知识,成为主动学习者。陶行知的"教学合一"的教改思想,强调的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是在杜威教师那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基础上的新的突破,这对于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改思想"教学合一"的理由有三个: 第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先生如果只"教"或只"教学",这是把学生当作"容器",被动地接受知识,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也不能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教师要"教学生学",交给学生学习方法,启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陶行知先生的"智育注重自学"的教育思想,就是我们今天一直在倡导的要让学生--"学会学习". 第二,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教师不能只管自己教,要让教的法子自然根据学的法子。要学生怎样学就须怎样教;学得多教得多;学得少教得少;学得快教得快;学得慢教得慢。陶行知这一思想也就是我们所要倡导的--"因材施教". 第三,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并须和他自己的学问联络起来。他认为,教师不是贩买知识的,教师自己的知识也会陈旧的,
走近陶行知读后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