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学校评价特色化建设实施方案
(一)学校评价特色化建设的意义。
《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明确指出,继续改革和完善考试制度,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学生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教师评价要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学校要周期性地对课程执行的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管理,形成课程不断革新的机制。
评价体系要最大限度地体现全面、开放、多元的价值取向,最大限度地发挥激励性、发展性功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客观性与可操作性。
(二)学校评价特色化建设的内容。
(1)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参考);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三级指标
评价细则
三级指标评价
二级指标评价
一级指标评价
综合评价等第
综合评语
自评
组评
校评
评价
综合素质
道德素养
道德品质
公民素养
行为习惯
个性心理
理想信念
情感意志
性格情操
合作交流
团队精神
沟通能力
合作意识
学科素养
基础学科
语文
数学
外语(品德)
文理学科
思品(历史)
科学(化生)
信息(物地)
学习能力
学习态度
是否推荐为校级先进或开发区及以上先进:
学习习惯
创新能力
综合实践
体育艺术
运动健康
音乐表现
美术表现
自我发展
生存能力
自我规划
特长发展
社会实践
集体意识
职责履行
活动参与
备注:
1、评价方式。学生发展性评价参用定性评价,分别以优秀(A)、良好(B)、一般(C)、较差(D)四个等第进行评价(学科素养的师评参用考试成绩,可用分数段来确定等第);学生综合等第依据一级评价结果评定,一级评价等第由二级评价结果评定,二级评价等第由三级评价结果评定,三级指标综合等第由“三评”结果评定;评定标准为1B 2A以上为A,1C 2B或1D 2A以上为B,1D 2C 以上为C,以下为D(实践能力一级指标可将社会实践权重为2,综合实践权重为1来评定)。
说明1:各级评价指标需讨论完善。
说明2:需拟定详细的三级指标“三评”标准,并在每学期末规定专门时段,开展学生发展性“三评价”活动,为在学期末完成综合评价做好准备。
(2)教师发展性评价体系(参考);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三级指标评价
二级指标评价
一级指标评价
综合考评等第
综合评语
自评
组评
校评
综合
教师素养
职业操守
敬业爱生
考勤
团结协作
工作承量
-
-
考核
专业素养
教学基本功
考核
现代教育技术
考查
学科知识
笔记
研究能力
组内互学
记录
引领探索
公开课
反思课题
成果
课堂教学
观念态度
理念与模式
设计与调控
师生关系
方法策略
少教多学
自主探究
合作展示
效果效率
目标落实
学生参与度
兴趣与习惯
教学实绩
教学常规
导学案设计
检查
是否推
学校评价特色化建设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