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心脏病疾病治疗研究进展
12制药工程 1班
刘青青 12313025 刘雪梅 12313026
摘要:作为全球第三大疾病,风湿性心脏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与健康,这种病虽然发病率不高,但是极其顽固难治、是医学界公认的一大顽症,且患者较多,笔者从中医、西医及中西医方面的病因病机以及临床治疗对近5年来的研究进行分析总结,发现治疗风心病的方式较多,疗效较好,可知现代医学对其重视较深,但是均无法彻底根治,且存在特殊病患,在该方面的治疗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关键词:风湿性心脏病病因病机治疗预防
风湿性心脏病是指由风湿性心脏炎后引起的慢性心脏瓣膜病变,简称风心病,为一种结缔组织病。以侵犯二尖瓣为主,在160例中二尖瓣占有68·1%[
]。据统计,全球每年新增的急性风湿热患者人数高达 50 万[2]。女性病患多于男性病患,发病年龄多为20~ 40岁[3]。而近年来随着预防措施和抗生素的广泛应用,链球菌毒力的减低和工作环境的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风湿性心脏病的发病率相对已明显下降。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患者多,现仍为临床最常见的心血管病症之一。
随时间的推移,风心病会产生心脏增大、心律失常,一般会引起心衰、血栓、房颤等疾病,需尽早治疗。治疗风心病已有中医,西医以及中西医方面的研究。
现代中医对风湿性心脏病的研究初见于1955年[4]
风心病属中医学“心痹”范畴,其发病多由风、寒、湿邪侵入机体,在体内聚集无法消散,心阴不足,心血虚耗,阳气不足,造成气血阻滞,气血不通,气血津液均不能满足全身需求而发为虚证,反复日久,造成伤害
[5]。《素问·痹论》记载:"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就是这个道理。亦有《素问·五脏生成》记载:"心痹,得之外疾,思虑而心虚,故邪从之。"认为是因素体虚弱,禀赋不足是发病的主因[6]。
张学文[7]认为中医治疗风湿性心脏病以益心化瘀利水为原则,临床分为痹发期、心损期、心衰期、心厥期辨证论治
中药治疗
许万紫[8]将风心病证型分为气阴两虚心脾两虚,心脉瘀阻和心肾阳虚型,。郭玉梅将[9] 风心病将心血淤阻型及心气不足、血脉瘀滞型,治疗以温阳益气及益气养阴方药为主,兼辅活瘀、利水之品组方。鸡血藤[10],味苦,微甘,性温,归肝、肾经,《本草纲目拾遗》云:“统治百病,能生血,和血,补血,破血;又能通七孔,走五脏,宣筋络”。加味生脉散[
]由党参、麦冬、丹参、毛冬青、白术、获冬各,牡丹皮、三七、黄连各,五味子,甘草组成,可益气养阴复脉,能够维持心脏瓣膜病变不加重。温阳通脉治痹汤[12]以红参、黄芪益气扶正,桂枝、附子温阳强心,玉竹滋阴强心,白术、茯苓健脾助运,丹参活血通脉,秦艽祛风通络,炙甘草补中兼通。全方既治本,又治标,共奏益气温阳,通脉治痹之功效。苓桂术苷汤[13]为治疗风心病的基础方,出自《金匮要略》,方中茯苓以健脾化湿为主,桂枝以温阳化气为主,白术健脾益气,该方可以治疗各种临床症状。
高原严寒地区氧分压较低,有其独特的中医治疗方式,藏药三十五味沉香丸有效率为97%[14],此方具有清温热、养心、祛风、益肺、燥湿、利痹、固本纳气之功效。十一味维命散[15]可用于治疗一切疾病,众药之王诃子调合诸药起镇静安神之效;三味檀香汤散组方简单,具有清
12313025.12313026综述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