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诗两首目标要求:1、学习诵读诗歌,培养读诗兴趣。2、理解诗中表现的追求光明和理想的思想感情。3、初步学会鉴赏诗歌精炼传神的语言。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2、品味诗歌精炼传神的语言。天上的街市一、导入星空以其无比的广阔和神秘,引起人们纷繁多姿的遐想,创造出众多美丽动人的传说。朋友,面对星空,你想到了些什么呢?我们说,诗人的想象最瑰丽,那么,我国现代大诗人郭沫若又想到了什么呢?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天上的街市》,与诗人共同进入神奇美妙的星空世界。二、作者简介。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话剧《屈原》等。三、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20年代初期,此时,“五四”运动的洪波已经消退,大革命的时代尚未到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依旧被帝国主义列强和各派军阀势力窒息着。面对这种现实,诗人感到失望和痛苦,他痛恨黑暗的现实,向往光明的未来。在灿烂星空的诱发下,写下了这首充满浪漫色彩的著名诗篇《天上的街市》。四、熟悉诗歌,指导朗读。1、请学生自己试读全诗,体会全诗的感情基调。明确: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美好、恬静、自在、清新而略带一丝忧郁。2、这种感情基调的诗歌应怎样朗读。明确:朗读时节奏不宜强,声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要做到轻松、柔和、舒缓。3、放录音。听完录音后,再请学生根据录音的印象试读。老师再明确这首诗的节奏和重音划分。远远的/街灯/明了,好象/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象是/点着/无数的/街灯。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五、分析、解读全诗。(一)、先出示联想、想象的定义。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两事物之间或具有因果关系或具有相似关系。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二)、讲解第一节诗。(1)、诗人远望,望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诗人仰望,望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明确:诗人远望街灯若隐若现,和天上闪闪烁烁的明星很相似,由此而产生联想。接着诗人又仰望苍穹,看到那闪烁不定的明星,于是自然而然地联想起远处若隐若现的街灯。(2)、这节诗中有两处运用了联想,找同学来说说。明确:街灯联想到明星。明星联想到街灯。(3)、在第一节诗中运用了哪些动词?这些动词用得如何?请仔细揣摩。明确:写街灯用了“明”和“点”;写明星用了“闪”和“现”。因为街灯是人使它亮的,所以用“点”;而星星本来就存在,只是随着天色的昏暗而逐渐看清,所以用“现”。街灯亮后不会有明显变化,所以用“明”,而星星却是不停地闪烁,所以用“闪”。(三)、讲解二、三、四节诗。(1)、一个“想”字总领第二、三、四节诗,诗人想到了什么?明确:(美丽的)街市(珍奇的)物品(浅浅的)天河牛郎织女(骑着牛儿来往、闲游)(2)、请同学分辨这是联想还是想象。明确:课文第二、三、四节诗运用了想象。(3)、天上是如此的美好,牛郎织女的生活是如此幸福,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绪?(请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明确:对黑暗的憎恶,对光
郭沫若诗两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