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住区规划与住宅发展
金笠铭
前言
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中国城市住宅建设与经济科技社会的飞跃发展同步,完成了历史的大跨越。不仅建设规模是世界上空前的,基本上实现了“居者有其屋”,城市人均居住面积由80年代初的
不足5M2增加到2000年的约10M2,同时正在完成由计划到市场的转化,由实物分配到货币分配的转化,由一元化投资到多元化投资的转化,由数量型到质量效益型的转化,努力做到“居者有其屋”。
●20年代来住宅建设变化的主要特征:
住宅分配方式:由实物分配→实物与货币分配→货币分配
居住生活模式:温饱型→小康型→后小康型
住宅建设阶段:试点小区→小康示范小区→国家康居示范工程
●当今所处的阶段
1. 数量增长期
2. 分配变更期
3. 交易活跃期
4. 质量提升期
5. 生活转型期
6. 更新模式期
●住宅建设三阶段概况
1. 试点小区(1985-)
全国大中小城市全面推开,先后分为五批,共400多个试点小区,其中70多个已经过建设部全面验收。主要解决工程质量问题,同时倡导“四新”应用(新材料、新结构、新技术、新工艺)。
北京恩济里住宅小区
2. 小康型示范小区(1993年建设部提出《2000年小康型城乡住宅科技产业工程》至2001年12月)
全国大中城市为主,先后批了100个示范小区,其中30多个已通过建设部全面验收,年底结束。重点是提高科技含量,解决以下四个问题:科技应用、产品开发、小区建设、政策导向。
重庆龙湖小区
3. 国家康居示范工程(1999年——)
全国大中城市为主,已批准50余个小区,重点解决性能认定、智能技术和绿色生态问题。
中国城市住区规划住宅发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