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女性批评的角度来看,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有着极强的女性意识,她的作品尤其是词以鲜明的女性视角观察记录着自己和周围的世界,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认为李清照词的女性视角表现在三个方面:一、关注并赞美自我形象和人格精神;二、追求爱情,袒露自己的爱情体验;三、南渡后,以自身飘零的切身感受反映民族灾难,抒发家国之痛。关键词:李清照词男性女性视角女性意识在中国历史上李清照是一个奇迹,她以一部《漱玉词》跻身于群星璀璨的宋代词坛,成为以男性为主的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另一道靓丽的风景。对于李清照的艺术才华,词的艺术风格和卓越成就,有宋以来的评论家已成共识。其实,李清照的价值不仅在其所取得的文学成就,把李清照置于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审视发现,作为一个女性词人,她还具有极强的女性意识,以鲜明的女性视角观察记录着自己周围的世界,应该说正是这种独特的女性视角使李清照的词“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①,赢得世人的高度赞誉。一当女性从沉重的男权社会中觉醒,以自己的视角观察人生时,她发现的第一个美好的形象就是她自己。那些优秀的女性作家无不在笔下描写着自己的形象,在这种描写中显示出对自我性别的认可,对自我形象的欣赏。李清照的词在某程度上就是她心路历程的记录,带有自传的性质,因而对自我形象的描写是其重要内容,如“绣面芙蓉一笑开”“素约小腰身”等,更多的时候这种自我形象是通过咏花委婉含蓄地展示出来的。如《庆清朝慢》:“容华淡伫,绰约俱见天真。待得群花过后,一番风露晓妆新。娇娆艳态,妒风笑月,长歹带东君。”②通过对菊花的颜色、形态和品质的赞美,表现了词人对自我超群绝伦的芳资艳质的欣赏。又如《醉花阴》:“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历来人们只激赏它比喻用法的工巧别致,实不知李清照在写相思之苦时,也没有忘记对自我形象的美化。西风中,满蕴着愁苦、无力摇摆的菊花,正是被思念煎熬得骨瘦肌削的女词人。这里没有蓬头垢面,没有百无聊赖,而是像菊花一样,虽不能摆脱万千愁苦,却仍怀着期冀在枝头凄楚地美丽着,这美让人怜,让人痛。《减字木兰花》更可看出词人对自己美貌的自矜,“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这是多么美丽的花啊!含苞待放,红艳欲滴。词的下片却翻出一层:“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原来写花是为烘云托月,突出自己容颜之美,试想,如果不是对自己的容貌有充分的自信,如果不是对自己的容貌充满珍爱,谁敢“云鬓斜簪”,让郎“比并看”呢?“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无人识。”③越是美好的东西越容易失去,花的凋零何其速也。人们在花上看到了自己的青春美貌,也感悟到了青春美貌的短暂和脆弱,更重要的是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因此在那些赞美的歌声中便传出了感伤的不谐音:“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④“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⑤这里反复咏唱的都是青春、韶华易逝的伤感。这伤感在女性身上表现得更为敏感、深刻,因为对大多数女性来说青春美貌是她们获得爱情和婚姻的惟一资本。李清照虽然是个才女,青春美貌仍然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所以李清照亦有对红颜易逝的无限伤感。这里最具代表性的该是这首《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此词的好处亦非仅在“绿肥红瘦
++李清照词男性女性视角女性意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