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科技实践活动报名表项目名称蚕宝宝之了解生命的历程类别科技实践活动小组作者五(2)中队所在学校大关小学年级五年级指导老师叶晶晶手机活动介绍:1、知道蚕卵能孵出蚕,是蚕生命的开始,知道蚕卵和蚁蚕的外形特征,知道蚁蚕生活和生长所需的必要条件。了解其他动物的卵,发现卵的异同点。2、经历对蚕卵、蚁蚕的观察和描述过程,获得对科学观察的认识和了解,在观察中发现更多的现象和问题,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边养蚕边研究。3、在活动中愿意和同伴合作与交流。具有养蚕的兴趣,能积极参与养蚕的活动,在活动中体验生命的开始和发展,增进亲近生命,珍爱生命的情感。蚕宝宝之了解生命的历程第一部分:“用放大镜观察蚕卵”和“认识其他动物的卵”让学生对“生命在哪里”这个问题进行讨论,是希望能把他们原有的养蚕的经历与生命、生命的存在形式联系起来。在学生们的眼里,生命的存在形式多数是动态的。那么,静态的蚕卵是不是生命呢?相信学生们通过广泛而深入的讨论,能把原有的生活经验“蚕宝宝是由蚕卵变来的”、“蚕卵可以变成蚕宝宝”,与蚕卵中也存在生命联系起来,明白静态的蚕卵是生命存在的一种形式。既然蚕卵中也有生命,学生们会像呵护蚕宝宝那样来呵护蚕卵。因此,在观察蚕卵的时候,学生们的观察活动除了细致外,还有一份小心。“仔细观察,还有什么发现”这个问题的提出有两层意思。第一,学生们对蚕卵的大小、形状及颜色的观察并不困难,学生们会在这个基础上有新的发现,能努力去寻求新的发现。长此以往,“新发现”能成为学生们观察及其他活动的自觉行为,“新发现”能成为学生们的思维习惯。第二,期望学生们能在对蚕卵形状的观察中,发现蚕卵的形状与他们头脑中鸡蛋的表象相类似,为后一个活动作铺垫。“认识其他动物的卵”的活动,目的是让学生们了解产卵是许多动物繁殖后代的方式,同时还要让他们明白这些动物的卵跟蚕卵一样,是生命的开始。教材插图中呈现的是鸡、青蛙(蟾蜍)和蝴蝶的卵。这3种动物分别代表着飞禽、两栖动物和昆虫,产卵地点也不尽相同。活动中老师还可以提供一些其他动物的卵,也可以请学生说说自己所知道的动物的卵。这样学生既了解了卵的多样性,也明白了卵不仅是蚕宝宝生命的开始,也是许多动物生命的开始。第二部分:“为即将孵出的蚕宝宝建造一个舒适的家”。三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完全走出童话世界,这是在这个活动中可以利用的。所以,教师可以这样提出问题:“鸟妈妈在它的孩子出世前会做些什么?”“其他动物妈妈在它的孩子出世前会做些什么?”“如果我们来做蚕宝宝的妈妈,应该做些什么呢?”这个活动的重点是为蚕宝宝出世前做准备。引入话题:蚕宝宝需要一个小房子;如果天冷怎么办? “为什么在盒盖上扎些小孔呢?”通过对这个问题的讨论,学生会明白蚕宝宝与其他动物一样也需要呼吸。第三部分:由“从卵里出来的小生命”和“测量蚕宝宝的体长”两个活动组成。这部分活动的目的,不仅仅是养好蚕,更重要的是“做科学”。蚕卵—孵化成蚕—结茧—蚕蛾—产卵,这个过程对学生们来说,做起来并不困难。为使养蚕真正成为探究性的活动,教材对学生们的活动提出了十分明确的要求。“记录第一条蚁蚕与最后一条蚁蚕孵出的日期”“拍照、画图、写观察日记、制作标本”“测量蚕宝宝的体长”等。这些活动既具体,又让学生们做起来感到不困难。所有填写在科学文件夹里的事实材料,会为学生们全面了解蚕的一生,了解蚕的生命周期提供很好的帮助
蚕宝宝之了解生命的历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