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企业创造价值始于给员工创造价值
价值的机理
价值的机理是指价值的原理,对于企业来说,价值就是人才和资金。对于员工来说,价值则体现为一个运行良好的企业和丰厚的报酬。
企业运作的三大基本要素是:人、财、物。而三大要素中最重要的是钱。企业的资金可以来自于银行的借款,或者是股东的投入。
企业取得资金后,首先应把企业的设备组建起来。其次应设计企业的设备组建供应链,用于决定应该投资多少资金到固定资产里面。最后是聘请人才。人才之所以来到这个企业,是因为该企业表现优秀和供应链设备优秀,经营绩效比其他企业好,而这些优秀的人才就是企业在运营活动中产生的价值。
企业的运营就是把用现金购买的原材料加工制造成产品,然后把产品销售出去转化成钱再收回来。在这个过程中人力资源发挥的重要作用,使这个运转的速度加快。与此同时还必须做到成本低、高质量和与其他同类产品的差异化。这个运营的过程体现了企业运作的三大竞争优势:成本低、速度快和质量高。其运作的模式如下图所示:
图1-1 企业经营的机理示意图
【图解】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固定资产用了多少,流动资产又用了多少,这些资产中固定资产的比重大还是流动资产的比重大。如果流动资产的比重大,则说明企业运转的资源多,因而产生收入的机会就比较大。如果固定资产偏大,则会使企业运营的能力缩小,收入减少。也就是说企业的运营是来自于资金周转一圈所产生的利润,其周转速度的快慢决定了企业利润的大小。
图的左边是说明企业的现金哪些是股东投入的哪些是借来的,从这两种资金的来源情况中可以帮助企业权衡企业应多借外债,还是多使用股东的投入。就是说企业判定哪一种资金更便宜便更多地使用哪种资金。从现实经营的过程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如企业的资金来自于外债,则回报率大约在5%。如企业的资金来自于股东的股金,则回报率大约在10%~12%。企业在决定其资金来源是来自于外债还是来自于股东投入的过程,被称为财务杠杆效果。图的右边则说明企业的收入、成本、费用、利润是如何结构的,也就是企业的损益情况。
从图1-1中可以总结出如下结论:
◆速度快
◆质量高
◆成本低
◆债权人
◆股东
◆客户
◆人力资源
◆国家税务局
◆供应商
◆企业在做找钱
◆企业在做投资
◆企业在运营它的现金
◆人
◆财
◆物
◆资产负债表
◆损益表
◆借款
◆股东的投入
◆流动资产
◆固定资产
图1-2 企业经营的诸多方面
价值的目的
价值的目的就是企业在经过一系列的生产经营活动后取得了一定的利润,如何分配和以什么样的次序分配这些利润,来实现价值的最大化,以达到使企业健康稳定发展的目标。
通常认为企业经营的目的是赚钱和实现利润的最大化。但是从财务管理上看,企业经营的目的不是为了利润的最大化,而是为了价值的最大化。
按照现代管理学的说法或者从财务更深层次的内容来看,企业创造价值的对象最先是给员工创造价值,其次是给客户创造价值,再次是给供应商创造价值,之后是给提供资金的银行创造价值,然后是给国家、社会创造价值,最后才给股东创造价值。股东不站在第一位而是最后一位。但财务管理为什么总是讲企业以股东权益回报率最大化为目标呢?那是因为财务管理者懂得以终为始,把最后的东西拿到最前面来。所以作为经营者一定要小心照顾中间的五个次序,如果次序打乱了,最后股东的权益回报就不会达到最大化。
以人为本的管理
现代企业的管理,多为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即以员工管理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按照美国教授罗伯特·卡普兰(Robert Kaplan)所提出的理论,主要分为服务利润化和平衡计分卡两套理论。
美国教授罗伯特·卡普兰(Robert Kaplan)提出的服务利润化概念是指企业先帮一些人创造一种服务的品质,这些人不是客户而是员工。当员工在设计好的环境中工作的时候,他们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并被不断地培养做这件事情的能力。在他们做得好的时候应该给予表扬,做得不好的时候应当进行指点和批评,从而使员工觉得满意。让他们觉得在这个环境中可以更好地完成被赋予的工作,所以会继续留下来。当一个员工在公司的同一个岗位上工作很久时,则会产生更高的生产力。一个效益非常好的企业,是因为其内部的员工非常清楚他们该做什么。企业给员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就会提高员工的满意度,从而使他们变成忠实的员工来发挥更高的生产力,而这个生产力的表现对象则是顾客。顾客因此
A管理者财商课件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