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科学 PsychologicaScienc 2006 ,29(l):14 一17
隐喻在文章语境中的理解概念隐喻理论探讨‘
陈新葵料莫雷张积家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广州,510631)
摘要概念隐喻理论认为,语言系统中存在着广泛的隐喻一致性,人们对于隐喻的理解是通过将其匹配到基本的概念隐喻来
进行的。但有研究者指出,除了一些新颖的隐喻,惯用隐喻的理解并不需要概念匹配。本研究认为,概念隐喻已经储存在长时
记忆中,在文章语境中,无论惯用隐喻还是新颖隐喻的理解都可能产生概念匹配。三个实验支持了这一假设。实验一通过目标
句的阅读反应时探讨不同文章版本下目标句的理解情况;实验二和实验三从事后与即时两方面对各种文章版本下的概念匹配
情况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支持了概念隐喻理论。
关键词: 概念隐叻理论概念匹配惯用隐喻
学者的反驳。主要争论来自隐喻理解过程中概念隐
1 引言
喻能否得到自动激活。因为概念隐喻理论的证据主
什么是隐喻? 抛开传统的将隐喻视为一种修辞要来自事后观察,在自然阅读时概念隐喻是否自动
手法,与暗喻相等同的观点〔‘〕,当前,对于隐喻的界激活仍然存在疑问。M cG lone 等人认为,自然阅读
定越来越广泛。其中,概念隐喻理论是主要代表思状态并不会激活相应的概念隐喻。他们采用了对隐
想。喻进行同义改写、评价相似性和回忆等实验,研究了
1 980 年,Lakoff 等人提出了概念隐喻的观被试理解隐喻时采用的策略。结果发现概念匹配并
点[[ 2,31。他们认为:语言中充满了隐喻或隐喻性的表不是主要策略,实验结果不支持概念隐喻的观
述。通过考察大量英语语料,他们指出,英语中许多点[9,101。
表述方式都来自基本隐喻,又称概念隐喻。例如: 此外,关于惯用隐喻的理解是否需要概念匹配
“时间是金钱”,这一概念隐喻派生出了若干种日常也存在争论。K eysar等人在篇章阅读条件下对此进
语言的表达,如:“我今天浪费了太多时间”等。而且行了探讨[川。他们指出,一些惯用隐喻的理解并不
这些表达是自成系统的,因而又称概念隐喻系统。需要进行概念匹配,因为它们的意义已经约定俗成。
据 Lakof 和 Johnson 的统计,日常言语中大约有本研究以K eysar等人对概念隐喻理论的反驳实验为
70% 的表达方式源于概念隐喻。对这些表达的理解切人点,拟在中文下探讨文章语境中隐喻如何理解。
需要匹配到基本的概念隐喻。
一些数据支持这一观点:G ibbs 等人发现,被试 2 实验 1 反应时探测实验
在阅读诗体隐喻时,使用了概念隐喻[’] 。Allbritton 实验方法
等用词和句子再认的方法,研究了基于隐喻的图式 实验设计:被试内材料间设计。探测不同文
对课文理解的作用。结果发现隐喻图式能促进课文章语境中隐喻的理解对目标句阅读反应时的影响。
中出现的与图式有关的句子以及单词的再认,支持 被试:36 名大学生,16 名男生,20 名女生。
了惯用隐喻具有系统性的观点[[ 51。国内黄希庭等人矫正视力正常,母语均为汉语。
对时间隐喻的研究也表明[[ 61,各种时间的隐喻符合 材料与仪器:12 篇包含四种不同版本的实验
语义网络
隐喻在文章语境中的理解概念隐喻理论探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