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月之旅》教学设计
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使他们自己动脑动手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如何提高科学课教学质量,构建高效课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已成为实现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么,怎样才能上好一堂高效的科学课呢?我以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登月之旅》为例,谈谈自己在教学设计中是如何注重有效和高效的。
教学目标
、知道环形山的形成及人类探索月球的历史和所取得的成果。
,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了解宇宙的帮助。
,探索宇宙的兴趣。
。这是一个典型的科学探究问题,需要通过模拟实验来进行解释。
教材处理
本课是《探索宇宙》单元的第一课, 月球是地球的近邻,是太空中离地球最近的天体,也是人类目前唯一亲自登临过的星球。本课第一部分阐述了从古至今人类一直从未停止对月球的向往与好奇。重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认识月球,重点使学生理解并能解释环形山的形成。探究环形山形成的实验,这一部分要结合具体的模拟实验让学生体会了解月球的表面。第三部分让学生拓展学生思维为登月做准备。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月球环形山的形成原因。
难点:体会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盘子、细沙、大小不一的石子、手电筒等。
学生:收集有关月球及人类探月资料。
方法指导
本课教学方法主要是以“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回答——学生进行验证——教师做出小结”这种方法展开教学的,使学生充分参与到了课堂当中,并真正体现了学生的“学”和教师的“引”。
课前小研究:
。
?
,通过学习,你能向大家介绍嫦娥计划的详细内容吗?
教学过程:
,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讲故事和播放一段使学生感到即熟悉又陌生、即亲切又神秘溶溶月色的录像。
预设的师生活动:对月球的那种向往,并提出疑问,使同学们对月球产生浓厚的不断对月球进行着观察和探索,并幻想着能到月球上去。进一步揭开月球神秘的面纱。也很自然的引入同学们对月球的探索欲望。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问题一:了解月球的概况?
:看来大家对于研究月球还是很感兴趣的,其实在很早以前,人们就对月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断对月球进行着观察和探索,并幻想着能飞向月球,去真正了解月球。但是由于当时的科学技术还很不发达,不能实现,所以人们就编造了不少关于月球的神话故事来表达对月球的向往,你知道哪些故事呢?
。
:月球上真的有高大的广寒宫、美丽的嫦娥,伐桂的吴刚、捣药的玉兔吗?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又有了新的认识。
。(没有实施登月之前的)
设计意图:教师在课堂上介绍不如观看录像形象生动。录象不仅能穿越时空,全面介绍千万年来,人们研究月球的历程及其研究成果,而且因为它声、像、画合一,而深受学生喜爱。只有学生喜爱的,学生才会好】
预设的师生活动:学生通过观看录像,进一步加深对月球的了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登月之旅》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