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垂冈与毛泽东手书三垂冈————————————————————————————————作者:————————————————————————————————日期: 三垂冈与毛泽东手书《三垂冈》别道林2013年4月10日此为本人2013年4月8日在山西省长治市桥北公园内(三垂冈旧址)拍摄的毛泽东手书《三垂冈》《三垂冈》,清代严遂成作七言律诗。《三垂冈》一诗虽然只有短短五十六字,却气势宏阔,写出了李克用父子气盖万夫的英雄风貌。它囊括史事,融贯古今,起首、结尾非同凡响。对仗工整,用笔老辣。毛泽东手书《三垂冈》原文:英雄立马起沙陀,奈此朱梁跋扈何。只手难扶唐社稷,连城犹拥晋山河。风云帐下奇儿在,鼓角灯前老泪多。萧瑟三垂冈下路,至今人唱《百年歌》。毛泽东手书《三垂冈》有三字与清代严遂成作七言律诗《三垂冈》有悖:连城犹拥晋山河,原作为:连城独拥晋山河;鼓角灯前老泪多,原作为:鼓角镫前老泪多;萧瑟三垂冈下路,原作为:萧瑟三垂冈畔路。遗憾地是,现在网上有关清代严遂成七言律诗《三垂冈》的原文,都写成与毛泽东手书一样了,这实在是不应该的!我们的编辑应该审慎地校对并勘误,不能将错就错,更不能以讹传讹,贻误读者。须知“连城犹拥晋山河”与“连城独拥晋山河”句中的一字之差,把整个意思都弄错了。原作“鼓角镫前老泪多”的意思是:战鼓已经擂响,号角已经吹响,将士们已经跨上战马准备出征,他们的父辈站在马下,拉着马镫,老泪纵横,与出征的孩儿们作生死话别。这是一幕生离死别的场景哪!镫与灯一字之差,其意是完全不同的。我看过一篇报道,说我们伟大的老人家,垂暮之年还在感叹自己“鼓角灯前老泪多”一句,可见他是一辈子也没有深解其意呀!萧瑟三垂冈下路中的“下”与“畔”二字,就其方位的准确性而言,本人自然认定,原作“畔”要较“下”(《人民日报》,2001年12月27日,第12版)编者按:自以为见主席的诗词书法不少,但这幅手迹《三垂冈》实属罕见,从资料中知是主席1964年书,六十年代初主席的书法达到了最高峰,特别是大草。有我们熟悉的《七律·到韶山》(1959年)、《七律·长征》(1962年)、《满江红·和郭沫若》(1963年)、《向雷锋同志学书法艺术的最高成就。《三垂冈》是清代严遂成的咏史诗,写的是五代时期的一次典型战役,主席一生用兵如神,超逾古人,饱览史籍,对于李存勖三垂冈一战,颇多感慨,书中浸透苍凉之意,是诗意与主席当时心情的统一,应属经典之作。上图:毛泽东手书《三垂冈》原文:“英雄立马起沙陀,奈此朱梁跋扈何。只手难扶唐社稷,连城犹拥晋山河。风云帐下奇儿在,鼓角灯前老泪多。萧瑟三垂冈下路,至今人唱《百年歌》。”此诗是清代诗人严遂成的七律。(毛泽东手书《三垂冈》手迹已在中央档案馆所编《毛泽东手书古诗词选》一书中公开发表过)。窃以为,毛泽东所以把清人严遂成的《三垂冈》诗写成一幅如此精美的书法作品,乃是因为其中有三奇。奇山三垂冈是座奇山,在中国历史上大有名气。它位于长治市郊,亦称三垂山(或二冈山)。据欧阳修所撰《新五代史·唐庄宗本纪》载:“初,(李)克用破孟方立于邢州(今河北邢台),还军上党(今长治市),置酒三垂冈,伶人奏《百年歌》(西晋诗人陆机的组诗,共十首,每十岁为一首,唱人一生从幼到老的景况与悲欢),至于(唱到)衰老之际,声甚悲,坐上皆凄怆。时(
三垂冈与毛泽东手书三垂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