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指导教师:学号:班级:项目名称:北京胡同历史文化考察报告项目时间:2012,06,25-2012,07,13小组成员:调研目的:为了更好的了解北京胡同历史文化,保护北京胡同文化。教师提示:1- 请同学们在结课三天内,将本文件上传至多模式教学网。2- 考察报告书需要图片资料支持,请同学们做好图片资料搜集。3- 请同学们在调研过程中注意人身、财物安全,出现情况及时联系老师与班长。文化艺术考察调研报告Culture and the arts Investigation Report19+20+21 Weeks1 / 7调研内容:形成及发展乍一看,北京的胡同都是灰墙灰瓦,一个模样。其实不然,只要你肯下点功夫,串上几条胡同,再和那的老住户聊上一阵子,就会发现,每条胡同都有个说头儿,都有自己的故事,都有着传奇般的经历,里面的趣闻掌故多着呢。因为北京的胡同绝不仅仅是城市的脉络,交通的衢道,它更是北京普通老百姓生活的场所,京城历史文化发展演化的重要舞台。它记下了历史的变迁,时代的风貌,并蕴含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好像一座座民俗风情的博物馆,烙下了人们各种社会生活的印记。漫步其中,到处都是名胜古迹,细细品味又似北京的百科全书,不少胡同中的一块砖、一片瓦都有好几百年的历史了。从史籍中看,光是“胡同”一词的写法从元朝到清朝就有:衖通、火弄、火疃、火巷、火衖、胡洞、衙衕、衚衕、忽洞、湖洞等十多种。2 / 7 北京胡同的形成是随着北京城的形成而变化、发展演进的。大约在五十万年前,这块地界儿开始有了原始人居住,不过那时只是住在天然洞穴而已。到了距今大约一万到四、五千年间,这儿出现了原始氏族公社,开始住上了易简房屋。到了三千多年前的公元前 1045 年,这儿成了奴隶制的古燕国的都城,叫蓟城,可当时的城墙只是用夯土筑成的。到了战》明确规定:“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可见那时已非常注重城建制度了,就连城中街道布局都有作了明文规定。以后的两千多年间,从秦、汉开始,无论是三国、两晋、南北朝,还是隋、唐、五代和宋朝,这块地界儿一直都是北方的重镇。十世纪初,辽朝建立,把这儿当成了陪都,改称南京,又称燕京。公元十二世纪,金朝建立,在此建都,称为中都,中都城里出现了坊、街、道、巷,但至此还没有“胡同”出现。公元 1276 年,元朝在毁于战火的金中都原址东北部,按《周礼》之原则建立了“状如棋盘”的大都城。并于1285 年 2 月“诏旧城居民之迁京城者,以高及居职者为先,乃定制以地八亩为一分;其或地过八亩及力不能作室者,皆不得冒据,听民作室”。贵族功臣,悉受封地,以为第宅。于是,元朝的官僚、贵族们就按此规定,在大都城内盖起了住房及院落。这一间间房屋、一个个院落,一个挨一个盖起来,连起后就是一排排的,而一排与另一排之间要采光、通风,还得留出进出的通道,便形成了胡同、小街和大街。据元末《析津志》载:“大都街制:自南以至于北,谓之经;自东至西,谓之纬。大街二十四步阔,小街十二步阔。三百八十四火巷,二十九衖通。衖通二字本方言。”当时的大都城是元世祖忽必烈的天下,这方言当然就是蒙语了,本系“水井“之义。有水井的地方才有人烟,才得以居住。且当时盛行的杂剧戏词中,也不止一次提到“胡同”,如关汉卿的《关大王独赴单刀会》中就有“直杀一个
北京胡同历史文化考察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