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国古代德治与法治浅探.pdf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管子学刊 2001年第 3 期
德法传统新探
中国古代德治与法治浅探
蔡春玲王卫东
(淄博警校,山东淄博 255000)
〔摘要』中国古代基本上实行的是德主刑辅”的治国方略,而这一治国方略经历了一个从‘.为政以德”到
“任法而治”,再到“德主刑辅”、德刑并举的发展演变过程。
【关艘词〕德治; 法治; 演交
〔中图分类号〕13 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 3232(200103- 0042- 04
今年年初,江泽民总书记提出了“以德治国”的命题,强调要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
国紧密结合起来。这不仅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
求,同时,也是对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德治与法治历史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受儒家
“尚德不尚刑”的传统思想的影响,在我国封建社会里,历代统治者基本上实施的是
“德主刑辅”的治国方略。这一治国方略也经历了一个从“为政以德”到“任法而治”,
再到“德主刑辅”、德刑并举的发展演变过程,本文将对此作一些简要探讨。
一、孔孟的“为政以德”与荀子的“隆礼”、‘.重法”
“德主刑辅”的思想起始于西周统治者“明德慎罚”( 《尚书·康语》) 的主张。到了
春秋,郑国著名政治家子产曾明确提出“德,国家之基也(《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的
思想。儒家创始人孔子则提出施“仁政”,复“周礼”,明确主张“为政以德”。他认为
道德能起到政治、刑罚所不能起的作用。他说: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口”( 《论语·为政》) 在他看来,“道之以政,齐之以刑”
仅是治标的方法,而“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才能治本。他还说: “为政以德,譬如北
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 之。”(同上) 他认为德治乃是治理国家社会的最佳方法。当
然,孔子也并非不要刑罚,他曾说: “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口”(《论语·子路》) 他
还提出过“宽猛相济”( 《左传》) 昭奋二十年) 的主张,但在孔子看来,德治则是最有
效的治本的方法,应作为为政之本。
孟子与孔子相同,重德治。他反对以力服人而主张以德服人。他说: “以力服人者,
非心服也,力不赡(足) 也; 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孟子·奋孙卫上》) 他
又说: “辅世长民莫如德(《孟子·公孙五下》),认为德治才是治本之策。与孔孟略有区
别的荀子,提出了“隆礼”、“重法”的思想,认为法与礼都是“治之经”( 《荀子·成
相》)。但是,他又认为“隆礼”与“重法”的作用是有区别的,即所谓“隆礼尊贤而
2 00 1 - 0 2- 10
蔡春玲. 女. 淄博警校讲师; 王卫东,男,淄博苦校高级讲师。
万方数据
王,重法爱民而霸., ( 《荀子·强国》)。因此,荀子也是重德治,认为德治优于法治口
二、《管子》的以法治国,综合治理
在德治与法治的问题上,《管子》的主张与孔孟不尽相同。《管子》中说: “国有四
维: ····一日礼,二日义,三曰廉,四曰耻,’; “四维张,则君令行”,“四维不张,国乃
灭亡口”“守国之度,在饰四维。”( 《牧民》) 这说明《管子》也很重视道德的作用。但
是,它认为法治同样不可忽视,法也是治国的重要手段。《管子》说: “法者,夭下之仪

中国古代德治与法治浅探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