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教学设计与反思课题: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科目:初中科学教学对象:初一年级课时:1课时提供者:张俊单位:南京四中教育集团一、教学内容分析选自初一年级七上科学教材第三章第一节,是作为第三章的开篇内容。本节内容是对地球形状外观以及其内部结构的大致介绍,这将给予刚刚接触初中科学地理的学生一个大致直观的了解。而且本章内容都是围着“地球”展开,所以在此,这节内容的学习将为今后的“地球”知识学习起到启下的作用。二、教学目标本节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对于人类认识地球形状和大小的历程的学习,初步了解这一过程的漫长,这一结论的来之不易。其次也初步掌握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一些现象和方法。通过对于自己寻求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增强其科学素养的培养。此外,本节内容还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的描述地球的形状、大小和内部结构。加深对地球面貌的认识,激发对探索地球与宇宙奥秘的兴趣,为建立正确的物质观打下基础。三、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三个方面的学习准备(学习起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最好说明教师是以何种方式进行学时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测题目的编制使用等)我上课前通过与不同层次学生的交谈,发现初一年级学生已经知道地球是个球体,但只是知道通过卫星拍摄的图片知道这个信息。他们兴趣广泛,乐于动手,但生活经验和阅历还不够丰富,空间思维和想象能力还不够完善。基于本课是初中科学教学首次接触到地球和空间的科学领域,我尽量创设问题情境,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得出结论。从而认识到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和证明地球是“圆”的方法和现象,明确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总是遵循这样的规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我在设计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体会到人类认识自己家园的艰辛过程。在教学中,围绕着科学探究,安排了生活中的实际例子,以及篮球的模拟实验来说明地球的形状,体现了新课程的特点,整个教学过程联系人类自身生活实际,突出新课程的理念。请学生举例证明是地球的例子,模拟P83篮球实验:老师演示,全班一起观察,学生讨论:在篮球表面移动的铅笔,慢慢的从下到上开始消失,而木板上的铅笔则不会消失,这个和帆船消失远去的原理一样,证明地球是圆的。而月食时月球缺损部分的边缘是弧形的,通过PPT上的月球和我手上的篮球来模拟,从而给学生一个感性的认识。五、教学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重点:1、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以及地球是个球体2、地球内部的结构难点: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六、教学过程(这一部分是该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在这一部分,要说明教学的环节及所需的资源支持、具体的活动及其设计意图以及那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地球的形状是怎么样的?交流古代人的地球观让学生知道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从错误开始的引导学生举例一些生活现象证明地球是圆的,并演示篮球的模拟实验。利用书本、直尺、铅笔模拟远去的帆船实验。PPT上呈现一个月球图片,用篮球模拟地球,让学生转动篮球,模拟月食过程。通过实验模拟,让学生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经过精密的计算,我们发现,地球实际上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一个椭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教学设计与反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2072510724
  • 文件大小47 KB
  • 时间2019-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