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不忘来处、常忆初心例文1921年,“50多位年轻的共产党人怀着美好的心愿憧憬中国的未来”,2018年,拥有着8900多万党员的中国共产党越来越充实丰满,越来越昂扬自信,“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全面建成小康之路上奋勇前行。”尽管如此,“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共产党人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都在践行中不断体悟反思,自我审视,始终做到不忘来处,常忆初心。不忘“五湖四海”之志,常忆入党誓词毛泽东同志说过“我们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回顾党的历史,我们看到党从成立之初就把为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而奋斗确定为自己的纲领,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我们看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夏明翰、烈火焚身岿然不动的邱少云、“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刘胡兰,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英勇奋斗;我们看到一个靠信仰打天下、得天下的政党,正努力依靠保持信仰来治天下、平天下;我们看到共产党人那盏不灭的心灯、那尾熊熊燃烧的信念之火和复兴路上那稳健驶向远方的东方巨轮。回顾入党誓词,你一定会想起当初的那种感动、那份召唤、那腔热情,那只坚定举起的右手和那句掷地有声的“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不知过去了多少年,扪心自问,我们入党为了什么,为党做了什么,觉悟是否提高,行动是否到位,誓言达成多少,自己又是否合格?每一名共产党员都应该用心回答与聆听,用手创造与实践,牢记“入党本身就意味着付出和奉献”,倍加珍惜时间、倍加努力工作,在重要时期、艰难时刻冲锋在前、挺身而出,真正做到“先群众之忧而忧,后群众之乐而乐”。不忘人民群众之恩,常忆鱼水情深“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我们党之所以能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闯过一个又一个难关,关键在于赢得了群众的拥护与支持,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汲取群众智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人最根本的初心。“紧紧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的智慧和创造是我们一贯的遵循。正如毛泽东同志告诫党员干部要“甘当小学生,拜群众为师。”我们要把群众当作永远的教科书,“读书”“懂书”;把群众的喜怒哀乐当成自己的喜怒哀乐,“思源”“知源”;把群众的诉求和评价当作工作的“指示灯”“报警器”,重视而敬畏。只有懂得群众为何苦、因何乐,才能问教于群众、立业于群众,及时为群众祛苦谋福祉。做好群众工作。“我们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是“鱼水关系”,鱼离水而难活,党离开群众也就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根基。“树高千尺不忘根”,党员干部任何时候都要不忘饮水思源,心里时刻装着群众。要顺应群众工作新形势,掌握老百姓“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具体问题,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要深入农村一线排查矛盾纠纷,全力解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要认真落实好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帮助群众脱贫致富谋发展,让群众真实感受到“党”就在身边、党员就在他们当中。不忘自我革新之命,常忆断腕之痛“治乱存亡,其始若秋毫,察其秋毫则大物不过矣。”党的自我革新关系人心向背、兴衰存亡。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伟大,正是在错误面前敢于挥刀断腕、及时
主题教育党课范文:不忘来处、常忆初心(例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