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民工的论文-金融危机背景下农民工回流问题探讨摘要:在当前的金融危机背景下,大量农民工由于就业困难而返乡,对我国的社会稳定和劳动力市场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引起了较为广泛的关注。因此,在当前的情况下,如何正确看待农民工返乡的原因及其影响并做好农民工返乡安置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城关和三堂两镇的部分返乡人员、地方官员、未外出人员的调查,来分析上述有关问题。关键词:农民工;金融危机;返乡;回流中图分类号::A文章编号:1002—2589(2010)26—0033—0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变化,我国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形成了特色的“民工潮”。随着地区经济的发展,外出务工出现回流现象。本文所探讨的是永久性回流即农民工回到原籍基本不再外出。安徽省阜阳市是全国比较大的劳动力输出地之一,目前全市每年外出劳务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1/5,农民工对阜阳经济发展举足轻重。本文调查的对象是太和县经济均比较发达的城关镇和三堂镇。城关镇是县城所在地,三堂镇位于京九铁路线和308国道上,两镇的农民眼界较为开阔,早在改革开放初期,就有大量外出务工积累资本,回乡创业发展的典型。两镇的农民工外出历史较长,加之外出人口回流较多,而且有安置回流农民工的有利条件,所以本文选择这两个镇作为主要调查地。一、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农民工返乡的特点 ,他们认为打工的城市再好自己也不是那里的人。正是在这种心理的支配下,这些有返乡意愿的农民工,在经济不景气,工厂停工减薪,甚至拖欠工资的情况下,选择了提前回乡。 ,一半以上的返乡者均为35岁以上的中年人,多数中年返乡人员表示将留在家乡发展;青年人则大多还是希望能有机会外出发展,开阔视野,以后能够留在城市。30岁以下的被调查青年人多表示回乡是万不得已的选择,如果在家乡找不到满意的工作,等这场金融危机过后还会考虑再外出。35岁以上的人则表示随着年龄增大,身体状况逐渐变差,享受不到医保,挣的钱大多都花在看病上,并且雇主比较乐意雇佣年轻人,若没有技术只能找那种工资低、苦脏累、福利待遇差的工作,不如在家工作,也能和家里人相互有个照应。 ,回乡农民工在外大多在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制造企业中从事流水线工作,而这种工作的技术含量低、替代性很强,所以一旦遇到产品销售受阻的情况,企业要缩减生产规模时,农民工群体首当其冲遭到裁减。而缺乏技术,只靠单纯体力劳动为主的农民工失业后,更加难以找到就业机会,而只得返乡。从以上几方面的特点来看,很多农民工在这次金融危机的影响中还是显得很理性,有自己的打算,并没有无所适从,回流也不显得杂乱无章,对回流地的消极影响不是特别大。二、农民工返乡原因的具体分析 。本次调查的对象返乡之前都在东南沿海发达地区打工,其中大部分人从事劳动密集型企业的一线工作。而这些加工制造企业,在人民币升值、原材料涨价、出口受阻等多重不利因素的夹击下,许多倒闭停产或实行降薪裁员。不可避免,企业的倒闭潮必然带来劳务需求的减少和失业率的增高。这就使得一部分农民工选择了返乡。另外,沿海地区消费水平很高,而农民工的工资收入一般只处于城市的低等水平,物价又持续走高,农民工的生活压力显得更大。调查中,许多返乡人员都表示,自己每个月
关于农民工的论文-金融危机背景下农民工回流问题探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