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明代宦官专权的形成及其原因探析.doc


文档分类:法律/法学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明代宦官专权的形成及其原因探析陈义(安徽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安徽芜湖2410003)摘要:明代宦官之祸超过汉唐,明代宦官专权的形成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从明初太祖朱元璋禁止太监干预朝政,到成祖朱棣重用宦官,至宣宗朝秉笔太监当权,形成了宦官专权局面。明代宦官专权形成的原因,首先,是明代君主集权专制制度发展的结果;其次,是宦官机构完备的结果;再次,是宦官对厂卫操纵的结果。总之,明代宦官专权是封建专制制度发展的必然产物。关键词:宦官专权;形成;原因;专制制度中图分类号:K2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794(2008)05-0032-03中国的宦官制度起源于先秦时期,一直到清朝从未间断,其中“东汉及唐、明三代,宦官之祸最烈”[1]V5,67,而更以明代宦官之祸为突出。明清之际的不少史家认为明是亡于宦官,虽然有些言过其实,但宦官之祸确实是明朝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既然明代宦官之祸如此严重,对明代宦官专权的形成及其原因的探讨,就显得十分重要。通过对这一专题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化对明代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研究。一、明代宦官专权的形成宦官作为封建专制制度的产物,由于各个时代有所不同,其作用也有所不同。明代宦官专权的形成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明初,太祖朱元璋对宦官管理还是比较严格的。为了防止太监干预朝政,不准他们识字,并且“不得兼内外文武衔,不得御外臣官服,官无四品,月米一石,衣食于内庭。尝镌铁牌置宫门曰:‘内臣不得预外事,预者斩。’诸有司不得与文移往来。”[2]V304,7765曾经有一个做镊工的老宦官,服侍了朱元璋几十年,偶然一次说话没注意,谈到了朝政,立即被朱元璋打发回老家种地了。太祖曾对吏部说:“内臣但备使令,毋多人。古来若辈擅权,可为鉴戒。驭之之道,当使之畏法,勿令有功,有功则骄恣矣。”[2]V2,23宦官正式走上明朝政治舞台,是在“靖难之役”后。“初,成祖起北平,刺探宫中事。多以建文帝左右为耳目,故即位后专倚宦官。”[2]V95,2331所以,永乐朝对宦官很是优待,并开始重用宦官。如永乐元年(1403年),派内宫监李兴奉敕出使暹罗(今泰国);永乐三年(1405年),遣宦官郑和下西洋;永乐八年(1410年),宦官王安等督军营,又命马靖镇甘肃、马骐镇交趾;永乐十八年(1420年),成祖又在锦衣卫之外增设东厂,由宦官掌握,“缉访谋逆妖言大奸恶等”[2]V95,2331。诚如《明史》所言:“盖明世宦官出使、专征、监军、分镇、刺臣民隐事诸大权,皆自永乐间始。”[2]V304,7766“太祖之制,成祖违之,贻子孙之患”[2]V95,2341-2342,拉开了明代宦官专权的序幕。只是成祖有文韬武略,勤于政事,还能维持局面。但成祖之后的皇帝就不一样了,他们极度腐朽,甚至数十年不上朝。而逐渐有“丞相之实”的内阁又不能为皇帝所容,致使宦官专权有了可能与条件。至宣宗朝,改太监不识字的祖制,“设内书堂,选小内侍,令大学士陈山教习之,遂为定制”[2]V304,7766。从此以后明内宫宦官“始通文墨,司礼、掌印之下,则秉笔太监为重”3]V19,803。秉笔太监按照内阁票拟字样用朱笔批文,减轻了宣宗本人每日批阅大量奏章的负担。虽然宣宗让宦官批阅文书,但自己亦每日亲笔批阅奏章,并对宦官的批文进行审查,所以秉笔太监未敢徇私。可是后来的皇帝们为了有更多的时间享乐,有的干脆撒手不管,致

明代宦官专权的形成及其原因探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 文件大小22 KB
  • 时间2019-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