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生态文明建设征文稿:绿色精神,代代传承.doc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生态文明建设征文稿:绿色精神,代代传承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绿色精神,代代传承——山的绿色守护者山坐落于威海市与荣成市的交界处,西起福禄山,绵延百里,东归入海,秀美的自然景观与丰富的文化底蕴交相辉映,令人流连忘返。国家级森林公园和国家级名胜风景区圣水观就位于此山西部。山不高,五六百米的海拔,却让威海这座海滨小城突兀的耸立起一条庞大的山系,蔚为壮观。在山下,有一群普普通通的村民,他们代代居住在这里,用辛勤的汗水守卫这片青山绿树,在他们心中,爱这片山,护这片林的意识已经深入骨髓,流淌在血液中,他们就是市镇大山口村的村民。不知道多少年前,他们的祖先看好了这片宝地定居下来,说不上是他们造就了山,还是山优美的风景感染了他们,长期的相处,每一个人更热爱这片山林,山林也因他们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在我们看来,生态文明的种子早就生根发芽,人与山,人与树和谐相处,已成为当地最自然、最亮丽的风景。植树造林,树立生态道德意识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之前,山上沟壑纵横,山高坡陡,土壤质地粗,沙石成份含量高,且雨季集中,源高流短,暴雨多,强度大,致使境内水土流失严重,农田被破坏,当地的村民饱受自然灾害之苦,生活贫困。直到七十年代后期,随着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大山口村的村民意识到了植树造林、水土保持的重要性,纷纷投入到这场义务的植树活动中。从那时起,植树造林,绿化家园的意识深深在大山口村民中扎根,并世世代代流传下来。每年的春天,大家都会自发的到山上植树,上到七旬老人,下至几岁的孩子,大家有钱的出钱购置苗木,没钱的义务出工植树造林,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山上的树木已经郁郁葱葱,高大挺拔,俨然成了一片自然的生态保护景区。由于村民的保护,山上银杏、水杉、紫段等野生植物都保存了下来,山上还出现了很多珍奇的保护动物,像梅花鹿、金雕、苍鹰等等,真实的演绎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景象。积极行动,共建生态文明家园新时期,绿色文明之风再次吹进大山口村,广大村民积极响应政府号召,进行了轰轰烈烈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植树造林为突破口,加大村居绿化美化力度,新农村建设迈上新台阶。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大山口村将植树造林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结合起来,搞好村旁、宅旁、路旁、水旁绿化,将山与村接口的地方建造了一片护村林,在入村道路两侧栽植了整齐的黑松,家家户户门口都栽植了木槿、百日红等等,村里为了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还在村中心建设了活动广场,修建了村中心花园,实现了绿色连山,绿色环村。如今的村,绿树环绕,林水相依,成了远近闻名的生态文明村,不仅新农村建设走在全镇乃至全市的前列,最重要的是绿化率和绿化面积也在全市居首,生态文明的步伐在大山口村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护林防火,共撑生态保护伞如今,山已经列为市自然保护景区,村民守护这片山林的热情更浓了。“三分造林,七分管护”,大山口村加大了对山的管理力度,建立了山林管护长效机制,村里的每一个人都自发的参与到是林木管护中来,大家把爱林护林守林作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每天进行巡逻检查,长期不懈。植树栽树不易,护林防火更难。尤其是山成为开放式景区后,来山里踏青、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再加上进山入口多,守护山林的责任更重,也更难了。在守护的过程中会经常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麻烦,其

生态文明建设征文稿:绿色精神,代代传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jiqingyong12
  • 文件大小26 KB
  • 时间2019-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