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一第四单元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三节寒潮北师大天津附中张祥凡一、课标要求“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二、教材分析本节教学内容是在《地理必修·1》(中图版)中的第四章第三节,前三章讲述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的组成及其主要特征、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即本章内容是在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有了比较全面、系统的认识之后,围绕人地关系、以协调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为主线,让学生进一步学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学生从学习高中地理开始,就接受人地关系的思想。而第三节正是从人地关系这一角度出发,简要介绍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种多样、自然灾害发生频繁的国家,教材选取寒潮为案例,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举一反三,使学生会搜集台风、地震等其他自然灾害的资料加以分析整理,探究其它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认识灾害带来的危害及辩证地评价自然灾害。三、:通过阅读资料,交流讨论推断寒潮的标准,并解释寒潮标准因地而异的原因,掌握寒潮的成因,危害和预防。 :①通过运用已有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地图,分析寒潮的路径、源地和形成原因,学会科学推理方法,培养分析判断能力;②学会通过报刊、杂志和网络获取、整理、分析资料的学习方式。:①树立学生的减灾、防灾意识,以及正确对待自然灾害的发生;②通过对寒潮的“功”和“过”的交流讨论,养成辩证地评价地理事物的思维习惯;③学会表达自己的学习体会、看法和成果,培养与人交流、交往合作的能力,培养主动探究的兴趣、能力和精神。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寒潮发生的原因,寒潮的危害和预防。 难点:通过寒潮的学习,学会分析其他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及其危害,并能够针对不同的灾害,提出适当的预防措施。五、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2、启发式教学六、学习方法1、合作学习2、自主探究七、,搜集相关资料:①寒潮能带来的好处;②防御寒潮的一些具体措施。,将资料汇总。八、教学过程【导入】——放映多媒体:2010年10月24日《新闻联播》片段(主要内容为我国北方地区发生寒潮):新闻中涉及的是哪种自然灾害?寒潮的标准是什么?此次主要影响我国哪些地区?从何处侵入我国?带来哪些危害?——设计意图:♥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求知欲♥由生活片段导入,自然引出寒潮的概念♥为后面学习寒潮的危害和防御做铺垫学生活动(一)阅读教材前两段及92页阅读材料“侵入我国的寒潮路径”,完成对寒潮成因的探究。分小组对下列问题进行探究:?寒潮的标准为什么因地而异??为什么这些地方能成为寒潮的源地?寒潮形成需要什么天气系统?它的源地在哪??东路和西路寒潮有何不同?主要影响我国哪些地区?我国各地受寒潮影响有何不同?——设计意图:♥让学生从现象入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分析推理,即侵入我国的寒潮路径→源地→形成原因。♥训练学生把感性知识转化为理性知识的能力,并学会运用地理地理专业术语简练、准确地表达、总结地理事物。
第三节寒潮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