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概述
项目概况
内蒙古自治区察右前旗博海矿业有限公司李清地铅锌多金属矿300t/d选矿厂设计由巴彦淖尔华澳矿业化工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委托南方冶金学院研究设计院进行方案设计。
矿区基本概况
李清地矿区行政区划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察前右旗三岔口乡,矿区的中心地理坐标:东经113º00´30",北纬40º57´30"。矿区北东距乌兰察布市集宁区12km,(北)京-包(头)铁路和110国道及110高速公路由矿区北侧2km处通过,矿区距最近的车站集宁南站仅15km。距察前右旗政府所在地贵乌拉镇25km,区内公路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利。
李清地矿区位于大青山东段的高原丘陵区,海拔高度为1300~1600m,地形切割较差,相对比高不大,为低山或丘陵地形,气候为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冬春季多风,水系不发育,无地表水体。本区为农业区,人口密集,劳动力充足,水电供给方便,工业欠发达。
矿区建设概况
矿山距离集宁市仅12km,在供电、供水、通讯等方面条件都较便利,矿山原已进行过露天开采,采深约20m,本次设计矿山规模为300吨/日,属于小型矿山,所以矿山仅设简单的辅助生产、机修、福利设施。
矿区的地震资料
矿区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
地质与矿床
矿区地质
矿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为集宁群变晶岩大理岩组,其他地层零星分布,断裂构造和褶皱构造发育,岩浆活动在北部表现的比较剧烈。
地层
⑴集宁群
主要为集宁群变晶岩大理岩组,岩性主要有:
黑云斜长片麻岩:鳞片粒状变晶结构,片麻理构造,岩石主要有斜长石40~50%,表面绢云母化,石英20~25%,呈它形粒状,黑云母5~10%,呈鳞片状集合体,常被绿泥石所交代。
大理岩:花岗变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有白云石、方解石和少量的石英组成。石英和部分方解石为后期之产物,大理石为厚层状产出,层理不明显,岩石中节理裂隙发育,局部蚀变为蛇纹石化大理岩,岩石呈浅绿色。
铁白云石大理岩:分布多靠近矿体围岩,与大理岩相比较,结晶颗粒粗大,颜色较深,含较多的铁白云石。
⑵第三系
在矿区分布的组要为橄榄玄武岩,分布于矿区中部和北部,橄榄玄武岩呈北西向带状展布,为盖层状,经工程证实其厚度小于60m,岩石呈深灰色,致密块状。此外为未固结成岩的砖色黏土层,分布于矿区东部的低洼地带。
⑶第四系
主要分布于第四系盆地和沟谷中,为风成堆积及山沟冲洪积物。
构造
矿区位于区域集宁断陷盆地凹中隆,总的构造格局为一总体走向北东的紧密线形褶皱带,和沿褶皱枢纽大致平行发育的挤压破碎带以及西北向断裂叠加构造。
⑴褶皱构造
矿区主要褶皱构造为李清地复式倒转向斜,起轴向与区域构造线方向基本一致,呈紧密线型同斜倒转背斜和向斜构造,由北向南依次有郑家地背斜、李清地背斜、沙渠村背斜,向斜有崔家地向斜、南山向斜,在褶皱构造中局部小褶曲发育。
⑵断裂构造
矿区内发育的断裂构造,主要为北东向及北西向断裂,这两组断裂系统对本区矿床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北东向断裂为层间断裂,在大理岩中比较发育,后期被矿液充填交代形成的北东向矿体,而北西向断裂呈大致等距离平行排列,切穿大理岩和片麻岩,构成了北西向矿体。
火成岩
⑴侵入岩
矿区内主要的侵入体以燕山期花岗岩为主,呈北东向到状展布,其岩性为浅肉红色中粒或中粗粒似斑状花岗岩,呈脉状或岩株产出。该花岗岩与同类岩石相比SiO2偏低,碱度偏高。
⑵脉岩
矿区内不同的构造裂隙发育有不同层次和时代的脉岩,主要有闪长岩脉,以北西向最为发育,一般呈短轴透镜状产出。
矿区围岩蚀变以中低温蚀变为主,蚀变类型如下:
⑴硅化
为矿区内最主要的蚀变类型,主要发育在矿化带靠近矿化体的顶部及两侧,蚀变范围随矿化体规模变化,主要表现为在围岩中硅质成份增高,岩石坚硬,呈细网脉状分布于矿化体旁近矿围岩中,是一种重要的蚀变类型,为本区找矿标志之一。
⑵铁锰矿化
主要发育在矿体及其两侧的围岩中,有一定的锰、银、铅、锌品位,是直接找矿标志。
⑶绢云母化
矿区内岩石普遍存在绢云母化,为汽成热液阶段的一种蚀变,在破碎带及近矿围岩中较发育。
⑷蛇纹石化
该蚀变比较普遍,为含矿带中的宏观蚀变,范围较大,蚀变强时,附近常有矿化体存在。矿床产在五台群的角闪岩中。
矿体经工程控制分为两层,总体呈北西向展布,矿体总体形态为陡倾斜,呈似层状及透镜状,为两条相互平行的矿体,上部矿体编号为XV号矿体,下部矿体编号为XII号矿体,其中的XII号矿体断续分布,分为南北两段,南段矿体分布在301线~305线之间1310m标高以上地段
300t铅锌矿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