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学”——以致用.doc


文档分类:外语学习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记一堂无课件无投影但同样精彩的数学课成都美视国际学校刘永凯随着电脑课件、实物投影等信息技术的教育手段日益成熟和广泛应用,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传统观念、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同时,的确也显示了其独特的优越性。但是否现在所有的课都适合使用信息技术作为手段,或者说是否没有运用信息技术的课,就一定会平淡无味,黯然失色?答案肯定是NO。本学期有幸听了杨校一节《连除、乘除混合》的示范课,没有使用任何多媒体手段,仅凭一只粉笔、一张嘴和几张卡片,但同样精彩,让我们深受启发。俗话说“学以致用”,下面,我仅以自己的所学谈谈我的收获。学:一、做好铺垫,重点巧妙突破。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中也是如此。课前铺垫是连接新知和旧知的桥梁,对于整堂课的教学实施成败有着很大的影响。其内容一般是与本节新知识密切相关的旧知识,其作用是为学习新知识架桥铺路,使学生顺利理解新授内容。在《连除、乘除混合》这节课的开课,杨校就在黑板上写出25+75÷5的算式,让学生计算,当时感觉跟本课好像没多大关系,但我在想此举绝非无意义,一定有原因。进跟着,看到杨校让学生运用自己的方法变运算顺序,于是学生开始用小括号来改变运算顺序,出现了(25+75)÷5。由此,杨校抓住时机,强调使用小括号的作用——改变运算顺序,为这节课的,连除和乘除混合当中运算顺序的变化作了充分的铺垫,巧妙地突破了本节课计算的重点。用:我在教学二年级《时、分、秒》这一课时,在教学生怎样认识准确的时刻之前,我先让学生反复地练习5的乘法口诀,并且不断地强化训练相关的计算,如:3×5+1=,7×5+3=……等。到后来,讲到分针走到哪里,就是几分时,需要用走到的数乘5来计算,或者再加上走过的数,学生非常快速地就回答出结果,并且非常准确。看来,这样有针对性的铺垫的确收到很好地效果。悟:课堂教学的铺垫是多种多样的,关键是在于教师针对所授知识的特点,灵活运用,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中的铺垫环节就如一台戏的序幕,也仿佛是优美乐章的序曲。学:二、搭好脚手架,方法应运而生。搭建脚手架是建构主义理论一个很好的比喻,主要指教师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给他们提供具有一定认知难度的学习项目,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学习新内容,并内化为自己新的经验。在杨校的这堂课中,教师用“活动”的方式给孩子们搭建脚手架。他在出示例题前,制作了两张书架的卡片,并让学生反复摆放,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摆放方式。结果,孩子们积极性非常高,分别列出了三种不同的摆放方式,可以并列摆,重叠摆,还可以分开摆。此后,老师出示例题:学校买来200本书,分别摆放在两个书架上,每个书架4层,每层摆多少本?学生出现了三种不同的结果:并列摆200÷4÷2;重叠摆200÷(2×4);分开摆:200÷2÷4。正是因为老师在前面做好了脚手架的搭建,孩子们明白了书架的不同摆放方式,这三种不同的解决办法才能应运而生。用:我在教学《观察物体》这一课时,在处理“为什么在同一个位置观察物体,最多看到物体的三个面”这个知识点时,我先让孩子们充分观察长方体,复习了长方体的6个面及其各面的名称,并且有针对性地复习到了上、下相对面,左、右相对面,前、后相对面,并且让他们仔细观察,在看到上面的时候,能否同时看到下面,在看到前面时,能否同时看到后面,在看到左面时,能否同时看到右面。在提出最后的问题时,孩子们经过反复的思考,很快得

“学”——以致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11gw27s
  • 文件大小24 KB
  • 时间2019-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