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卷第1期2008年3月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ofHenanUniversityofTechnology(SocialScience),:1673—1751(2008)01—099—05试论萧红作品中的故土情结王雪环(华中科技大学,湖北武汉430074)摘要:萧红,这位呼兰河的女儿,用手中的笔描绘着那方黑土地的“原始,蛮荒,愚昧”,表达着对故土人民的爱与忧伤,痛苦与批判。她以灵魂的在场,真实地、历史地写出了黑土地上人们的“精神奴役的创伤”,写出了黑土地上人们悲剧性的生存状态与麻木的生命意识。在她至情至性心血凝成的文字背后,渗透出无限爱意和柔情。关键词:萧红;故土情结;爱恋;痛苦中图分类号::A萧红的“呼兰河系列”小说展现了封闭小城的众生相,将有保留的讽刺、批判、赞扬和有保留的乡情融合,织就成一个透出真气和活气的艺术整体。她将塞外小城的粗俗民风装点上亦庄亦谐的容颜,用诗人一般轻灵的笔将故乡那种苦涩的美和饱含哀伤的寂寞传达得淋漓尽致。1透过孩子的眼睛看世界王国维称诗人有“赤子之心”为贵,且“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阅世愈深,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于萧红而言,她的阅历的增加则使她越来越向童年回归。童年的记忆已经成为潜意识沉积在作家的心灵潜层,会在某种特定的契机下强烈的凸现出来。香港时期的生活可谓是萧红创作的特定契机,一种新生活的开始以及抗战的独特环境开启了萧红的新视域,她将曾被自己置于心灵一隅故不理会的童年记忆重新纳入视野,夏志清称此时的萧红“已经脱去左翼思想,这是一部具有真实抒情的回忆录,真切地描写她的童年环境,因为作者没有违背她对童年的记忆。”此时寂寞的心境与儿时寂寞的生活发生共鸣,“她的独特,她的悲剧,她的犀利和魅力,都是这寂寞氛围不断深化的衍生,直至她把这深隐的寂寞情怀升华为笼罩一个民族和时代的历史身影,她便开始真正代表这个民族和现代世界进行了历史性的对话”,萧红终于打开心扉,将那段深藏的过往和收稿日期:2007一Il—l2作者简介:王雪环(1965一),女,河南漯河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当代文学。盘托出,带着对那冷漠的生命世界的思考,成年萧红领着大家走进童年张乃莹的记忆。在《呼兰河传》中,我们随着萧红的脚步走进这座一年中四个月飘着雪的北方小城,一路走街串巷,走走停停,整座城以动态的形式呈现出来。在走进张家大院的那一刻,重回故乡的萧红变成了当年的小姑娘,透过她那双天真好奇的大眼睛,画卷缓缓展开。懂事颇早的张家大小姐每天过着单调的生活,年年种小黄瓜、大倭瓜,春秋佳日有蜻蜒的后花园,堆满破东西黑暗被尘封的后房,是她消遣玩耍的地方,慈祥而犹有童心的祖父是她唯一的玩伴。死水般的日子里冒出来的浪花无非是老胡家的小团圆媳妇,冯歪嘴子与王大姑娘的“勾当”,有二伯的“古怪”行径。萧红将整部小说的讲述定格为一个小姑娘身边正发生的,这种设定看似漫不经心,无序的描写令人目眩,但略略定神就可以发现,一幅动态的、带着特定气氛的生活场景已经被勾勒出来。她不玩弄技巧,用真情和诚挚向人坦呈记忆中最真实的故乡。经由孩子的眼睛所叙述的一切显示了呼兰河小城中生活的刻板单调而又不乏色彩。年年相同的规律生活,走马灯般依次到来的节日,作家花费许多笔墨渲染的小城中卑琐平凡的实际生活和精神上的盛举
试论萧红作品中的故土情结.pdf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