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学刊 2005 年第 1 期
古代学术思潮
谈孔、孟、荀对儒道用世的推动
方尔加
(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北京 100000)
【摘要] 儒家始创,理论难以施行。孔子弟子子路甚至感叹“道之不行,已知之矣”。然而儒家理论原本就有用世基因,经过孔子、孟子、
荀子诸儒努力,基因密码出现打开之势,为今后儒道可行、遍行打下基础。本文探讨了儒道突破“不行”、走向可行所解决的问题,敬希对
今人解决社会科学理论由书本进人实际操作有一定资鉴。
【关键词]儒道;君意;用世;操作
「中图分类号B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 一3828(2005)01 一0045 一05
孔子拼搏一生,深知其道难行,乃至非人力所仇。”(《孟子· 离委下》)关于君与民之轻重,孟子
能及,故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 曰:“民为贵,礼樱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
命也。”(《论语·宪问》)孔子甚至对中原地区能下》)孟子甚至不顾齐宣王“勃然变乎色”,说:贵戚
否行道信心不足,称“道不行,乘梓于海”((( 论语· 之卿“君有大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孟
公冶长》)。虽然如此,孔子仍“知其不可而为之”子·万章下》)。《吕氏春秋》叙述了儒家的观点:
(《论语·宪问》)。子路也说:“君子之仕也,行其“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吕氏
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论语‘微子》)但春秋·重己》)贾谊说:“故天下者,非一家之有也,
是,从孔子开始,儒生们就不停地探索道之可行的有道者之有也。”(《新书·修政语下》)明代顾宪
途径,并取得一定成果。成说:“天下事非一家私议。”((( 径皋藏稿·与王
推动道可行需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处理好辰玉》)儒者的道本位遭到君主排抑。孔、孟长期
儒道与君意的关系,使道能够被统治者接受; 第游走列国终不见用,贾谊谏汉文帝游猎而受贬,顾
二,具有可操作性,使君、臣及更多的人能够实行。宪成死后其同志惨遭镇压。明初,孟子早被世人所
本文拟疏理孔、孟、荀对这两个问题的看法及解决尊,配享孔庙,明太祖朱元璋“览《孟子》至‘草芥’、
途径。‘寇仇’语,谓:‘非臣子所宜言。’议罢其配享。诏:
‘有谏者以大不敬论”’(《明史·钱唐传》)。总之,
一、关于儒道与君意的关系
儒道虽好,但与君本位意识姐龄乃至冲突,故实行
儒家“治天下”的理想必须通过当权者实起来有相当大的阻力。
施,故处理好儒道与君意的关系,是道可行与否的但是,也应看到,专制君主并没有禁绝儒家,
第一道坎。儒道与君意存在着深刻的矛盾,君意不仅如此,还大力褒扬儒家,带头尊孔,这是因为
君本位,儒者道本位。子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儒家固有尊君的基因。儒道由“不可行”到可行,
以忠。”(《论语·八价》)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与儒家尊君观念的演进相伴。
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 1 . 孔子之尊君
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子日:“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
[ 收稿日期2004 一10 - 25
[ 作者简介]方尔加(1955 一),男,北京市人,1987 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获
谈孔、孟、荀对儒道用世的推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