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学刊 2002 年第 3 期
齐文化觅踪
齐、鲁文化及其交融与整合
邱文山
(山东理-I-大学齐文化研究院,山东淄博 255049)
〔摘要」山东号称齐鲁,齐鲁之称是源于先秦时期在海贷之间曾经孕育出两支优秀地城文化,即齐义化和价文
化。齐文化以共务实性、尚变性、开放性、兼容性等鲜明特征著称于世鲁文化则以其勤俭质朴、注重传统、格守
礼乐、重德尚思的风格深刻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本文对齐文化和鲁文化的形成及主要特征,齐文化
和鲁文化通过交汇融合并最终走向整合进行简要的论述。 1
〔关键词〕齐文化; 鲁文化; 形成; 交融; 整合
[ 中图分类号] K 11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2- 382(200203- 0045- 06
山东号称齐鲁,齐鲁之称是源于先秦时期在据《史记·周本纪》记载: 周武王在取得天下后,
海岱之间曾经孕育出两支优秀地域文化,即齐文“于是封功臣谋上,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
化和鲁文化。齐文化以其务实性、简变性、开放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齐、鲁由
性、兼容性等鲜明特征著称子世; 香文化则以其此而立国。
勤俭质朴、注重传统、倍守礼乐、重德尚恩的风齐、鲁立国之后,由于其地理环境的差异和
格深刻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先秦决策者所实行的统治方略的不同,两国在以后的
时期,齐各文化双峰竞秀,并驾齐驱; 秦汉以降, 时间里,各自走出 r 一条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
齐鲁文化珠联璧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路,并逐渐形成了两种不同风格的文化: 即齐文
对于这两支对中国文化发展产生过深刻影响的优化和鲁文化。
秀地域文化进行深人研究,挖掘其精华,时于弘 1 .齐文化的形成及其主要特征
扬传统文化、建设新时期的先进文化,将具有深“齐文化,就是齐地齐人一组组共同体在社会
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拟就齐文实践中创造的,在历史过程中累积的一切生产、
化和鲁文化的形成、交融与整合等方面的问题粗生活样式,行为方式,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宗
陈管见,以求正于方家。‘教信仰、伦理道德,赖以创生的思想、情感、观
念、知识、科学、技术等,以及蕴藏着文化信息
一、齐文化和鲁文化的形成及其主要特征
的人工制品的总和。”川从民族学的角度看,齐文
周朝灭商之后,为了加强统治,进行了诸侯化融合了东夷文化、姜炎文化、商文化和周文化,
大分封。东方是原殷商统治的重要地区,周王室是民族文化的多元复合体; 从地域来说,齐文化
为了控制这一广大地区,建立了不少诸侯国,特融合了滨海文化与内陆文化; 从物质文化看,齐
别是将兴周灭商的功臣姜太公和周公旦分别封于文化兼A 浓业文化、畜牧文化和渔业文化的特点。
殷商势力强大的东莱地区和泰山之阳的商奄旧地. 据今人研究“山东的东夷文化,就是山东的
其目的是“以落屏周”( 《左传·落公二十四年》)。土著居民东夷人自己辛勤劳动创造的,土生土长
山东油
和中国传统婆3M鹿,O鑫奏,研究院副研究员,M3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史硕
45
万方数据
的,具有独立系统、发展水平很高的一种地域文缓和了社会矛盾,使齐国的社会秩序得以迅速安
化。""[z]齐地的东夷文化,就是这一地域文化的重定。管仲相齐
齐、鲁文化及其交融与整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